[实用新型]自动采摘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3996.1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5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刁智华;钱晓亮;毋媛媛;娄泰山;吴青娥;李朋坤;魏玉泉;刁春迎;吴贝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张真真 |
地址: | 45000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采摘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采摘机器人。
背景技术
21世纪是智能化设备高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不管是从电子方面还是从农业方面还是从家用电器方面,我们对设备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使用机械或电子电路代替人工,是目前生产和生活上的迫切需求。
在采摘机器人的发展中,技术还不算完善,往往自动化程度较低,还是需要依靠人工进行操作,劳动强度较高,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采摘机器人技术不完善,自动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等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自动采摘机器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采摘机器人,包括单片机,单片机的输入端分别与红外对管模块、晶振电路模块和复位电路模块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连接;第一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抓手,第二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剪刀;供电电源给单片机供电。
所述红外对管模块的检测距离为5cm,检测角度为35°。
所述单片机为STC89C52单片机。
所述供电电源与单片机之间设置有串联连接的电源开关和电源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对管模块对待采摘果实的位置进行辨别,当检测到待采摘果实位于检测范围内时,红外对管模块将检测信号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接收信号并进行处理后,发送控制命令给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动作,第一舵机将待采摘果实夹住,第二舵机将待采摘果实剪下,完成自动采摘功能,完全取代人工实现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晶振电路模块给单片机提供工作频率。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片机的控制方式,这样可以对舵机的控制更加灵活,性能更加可靠,而且可以简化电路,提高收获效率,减少误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便捷,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采摘机器人,包括单片机1,单片机1的输入端分别与红外对管模块2、晶振电路模块3和复位电路模块4连接。单片机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8连接。第一舵机6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抓手7,第二舵机8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剪刀9。供电电源10给单片机1供电。在供电电源10与单片机1之间设置有串联连接的电源开关11和电源指示灯12。
其中,所述红外对管模块2的检测距离为5cm,检测角度为35°。所述单片机1为STC89C52单片机。
工作原理:供电电源10给单片机1供电,本实用新型以STC89C52单片机1为核心,通过红外对管模块2对待采摘果实进行检测是否达到感应位置,检测距离为5cm,检测角度为35°,如果到达感应位置,红外对管模块2则向单片机1传输检测信号,单片机1接收后进行分析,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8,第一舵机6驱动抓手7将待采摘果实抓住,第二舵机8驱动剪刀9将待采摘果实剪下。红外对管模块2检测范围内没有待采摘果实,单片机1接收红外对管模块2的传输信号进行分析后,控制发送控制命令给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8,第一舵机6使抓手7分开恢复原位。第二舵机8使剪刀9分开,并恢复原位,重复上述过程,完成自动采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学院,未经郑州轻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3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错位插接固定结构手镯
- 下一篇:一种非接触式自拍影像合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