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潜孔钻机基于主阀反馈回路的钻杆保护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5094.8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3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任威;杨海山;姚奇;王成虎;孟庆莲;赵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20/00;E21B19/1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王晓丽 |
地址: | 45148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机 基于 反馈 回路 钻杆 保护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是一种潜孔钻机基于主阀反馈回路的钻杆保护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爆破孔钻凿的作业循环中,目前的一体化液压潜孔钻机,接、卸钻杆动作为动力头旋转的同时运行动力头的滑动,接钻杆为动力头旋转的同时运行动力头的推进,卸钻杆为动力头旋转的同时运行动力头的回拖,而在进行接、卸钻杆动作的时候,由于动力头推进、回拖的压力设定值为爆破孔钻凿的压力设定值,其值较大。执行接钻杆的动作,动力头推进到与钻杆刚刚接触时,钻杆的螺纹与动力头上的螺纹啮合数量极少,此时动力头旋转速度快或慢都会对二者的螺纹产生轴向的剪切力,使螺纹发生形变;执行卸钻杆的动作,动力头回拖到与钻杆即将脱离时,钻杆的螺纹与动力头上的螺纹啮合数量极少,此时动力头旋转速度快或慢也均会对二者的螺纹产生轴向的剪切力,使螺纹发生形变,如此循环作业后,对螺纹造成不可修复损害,导致钻杆报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有效保护钻杆与动力头螺纹,延长钻杆使用寿命的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潜孔钻机基于主阀反馈回路的钻杆保护控制系统,包括负载敏感变量泵、多路阀、电磁阀组、溢流阀组、单向平衡阀、加压油缸、油箱,所述负载敏感变量泵与所述多路阀连接,多路阀与所述电磁阀组连接,电磁阀组与所述溢流阀组连接,电磁阀组与所述负载敏感变量泵连接,多路阀与单向平衡阀连接,单向平衡阀与加压油缸连接。
所述多路阀为闭中心三位四通液控或电比例换向阀。
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第一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二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三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四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所述溢流阀组包括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第三溢流阀、第四溢流阀,所述电磁阀组控制溢流阀组,二者中分别包括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与溢流阀一一对应,第一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第一溢流阀连接,第二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第二溢流阀连接,第三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第三溢流阀连接,第四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第四溢流阀连接。
电磁阀组的反馈油口接至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反馈油口,多路阀的工作油口A/B与单向平衡阀的进油口V1/V2连接,单向平衡阀的有阀芯端口与加压油缸的大腔连接,另一端口与加压油缸的小腔连接,多路阀内置两个二次加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分别对控制卸钻杆、接钻杆回路的溢流阀进行压力限制,保护了钻杆与动力头的螺纹,延长二者的使用寿命。
2、将控制卸钻杆、接钻杆的溢流阀配置在反馈回路中,可以规避掉在主油路中配置后产生的溢流损失,减小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组与溢流阀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潜孔钻机基于主阀反馈回路的钻杆保护控制系统,包括负载敏感变量泵、多路阀、电磁阀组、溢流阀组、单向平衡阀、加压油缸、油箱,所述负载敏感变量泵与所述多路阀连接,多路阀与所述电磁阀组连接,电磁阀组与所述溢流阀组连接,电磁阀组与所述负载敏感变量泵连接,多路阀与单向平衡阀连接,单向平衡阀与加压油缸连接。所述多路阀为闭中心三位四通液控或电比例换向阀。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第一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7、第二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8、第三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9、第四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0,所述溢流阀组包括第一溢流阀5、第二溢流阀4、第三溢流阀3、第四溢流阀2,所述电磁阀组控制溢流阀组,二者中分别包括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与溢流阀一一对应,第一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7和第一溢流阀5连接,第二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8和第二溢流阀4连接,第三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9和第三溢流阀3连接,第四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0和第四溢流阀2连接。电磁阀组11的反馈油口接至负载敏感变量泵1的反馈油口,多路阀12的工作油口A/B与单向平衡阀13的进油口V1/V2连接,单向平衡阀13的有阀芯端口与加压油缸14的大腔连接,另一端口与加压油缸14的小腔连接,多路阀12内置两个二次加压阀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50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颅脑可视吸引器
- 下一篇:一种简易的煤气熄火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