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六抛头垂直转盘机械手全自动抛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6531.6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6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锋;施玉俊;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迪砂(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3/24 | 分类号: | B24C3/24;B24C9/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30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六抛头 垂直 转盘 机械手 全自动 抛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六抛头垂直转盘机械手全自动抛丸机。
背景技术
缸体是发动机关键、复杂部件之一,其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质量。随着汽车、工程机械等对发动机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机加工前对发动机缸体铸件进行抛丸清理,是目前汽车和工程机械制造业广泛应用的清理方法。同时发动机缸体结构越来越复杂,其铸件的抛丸清理难度必将大幅度增加,发动机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产能需求也越来越大。以往普遍采用吊钩式或鼠笼式抛丸机进行抛丸清理,无法实现全自动生产,也难以对缸体的复杂表面或内腔进行有效的定点清理,不具备针对多品种及大尺寸范围工件柔性生产的需要;产能较低。即便是现有四抛头的自动抛丸机,其产能及清理效果还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对缸体复杂表面或内腔的有效定点清理、满足针对多品种及大尺寸范围工件柔性生产需要、具有更高产能的六抛头垂直转盘机械手全自动抛丸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六抛头垂直转盘机械手全自动抛丸机,包括机架、设在机架一端传送工件的辊道输送装置,机架另一端安装有抛丸室,辊道输送装置与抛丸室之间设有上下料装置,所述的抛丸室包括具有抛丸工位和上下料工位的抛丸室体,抛丸室体一端外侧安装有电机驱动的垂直转盘,垂直转盘上安装有两套相交180度伸进抛丸室体内的机械手,所述的机械手分别相对于抛丸室体内的抛丸工位和上下料工位作旋转换位,抛丸室体上布置有两个为一组的三组抛丸器,三组抛丸器在圆周90度范围内间隔分布且抛射方向均朝向抛丸工位。
具体说,所述的机械手包括一对上下布置夹持工件的柔性夹爪、驱动连接所述柔性夹爪的连杆机构而夹紧或释放工件的液压油缸、驱动柔性夹爪所夹持工件实现旋转摆动的减速电机,连接液压油缸活塞杆的连杆机构驱动轴上套装有保证被夹持工件不会意外掉落的夹紧弹簧。
进一步地,为防止设备运行抛丸工位切换时丸料泄露出抛丸室,引发安全问题,所述的抛丸室体内相对于所述抛丸器抛射方向分设有安全翻板。
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具有将待抛丸工件送至机械手上或从机械手上取下已抛丸好工件的上下料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根据计算机模拟抛丸热区而以多角度,多方位精确布置的六个抛丸器,采用全自动控制系统操作,带有柔性夹爪的机械手夹持工件,并配有伺服电机或带编码器的减速电机以驱动被夹持的工件实现任意角度的旋转、摆动,定点清理,且转速可调,从而满足了结构越来越复杂的发动机缸体、缸盖的抛丸清理要求;柔性夹爪可实现多品种,大尺寸范围工件柔性生产,并且可一次夹持多达四件发动机缸体缸盖进行抛丸清理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抛丸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辊道输送装置3.抛丸室4.上下料装置5.抛丸室体6.垂直转盘7.机械手8.抛丸器9.柔性夹爪10.液压油缸11.减速电机12.夹紧弹簧13.安全翻板14.上下料叉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六抛头垂直转盘机械手全自动抛丸机,包括机架1、设在机架1一端传送工件的辊道输送装置2,机架1另一端安装有抛丸室3,辊道输送装置2与抛丸室3之间设有上下料装置4。
其中,辊道输送装置2:包含依次排列的工件分隔辊道,工件缓存辊道,工件对中辊道,工件定位辊道及倒丸清理辊道;
上下料装置4:具有上下料叉14、设在顶部电机驱动的行走装置、液压驱动的上下料叉14升降装置以及电机驱动的上下料叉14旋转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迪砂(常州)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迪砂(常州)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65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