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轿厢装卸载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6418.6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1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彭振兴;孙国亮;刘慧;郭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5/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刘正君 |
地址: | 31001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卸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减振效果好的轿厢装卸载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由电机驱动,在建筑物中垂直运送乘客或货物的装置。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大提升高度的电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领域的建筑。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人员和物资通过电梯门进出轿厢。如钢带电梯系统在较高的提升高度下,当轿厢位于较低楼层时,装载和卸载过程中轿厢的重量变化导致其在竖直方向产生振动,且在加载瞬间和静态时产生较大的位置偏移,这种位置偏移甚至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在大提升高度的钢丝绳电梯系统中该问题同样存在。电梯具有再平层功能,在电梯上梁上装有若干光电开关,在门区附近设有反光板,当电梯平层后因任何原因超出平层范围一定阈值时,主机会松闸并改变力矩使得电梯回到平层位置。
如目前国内的钢带电梯系统有采用HoverMode来解决此问题,该技术在轿厢平层,轿门完全打开后,使主机松闸,主机通过钢带上的连续称重装置读数控制扭矩,从而尽可能快的使轿厢在装卸载时产生的振动衰减,并最终达到静止状态。但这种方式也还存在缺陷,采用HoverMode的电梯系统在实际使用中仍有客户反馈加载时轿厢下沉(或卸载时轿厢上跳)的问题,认为这种不舒适感已超出其容忍度。HoverMode的原理决定了其无法解决力在钢带中传递导致钢带上连续称重装置读数与轿厢加速度存在一定延迟的问题,这使得控制系统存在滞后,在装卸载瞬间轿厢的加速度仍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其次,由于标准的要求,HoverMode只能在轿门完全打开后才可启动,故在开门过程中如有装卸载,此时HoverMode并不起作用,轿厢的振动与位置偏移仍然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现有电梯在装卸载时存在振动,且不能很好解决振动和位置偏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减振效果好的轿厢装卸载缓冲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轿厢装卸载缓冲装置,包括有支架、阻尼机构和对导轨进行夹持的夹持机构,所述支架固定在轿厢上梁上,阻尼机构具有阻尼杆,阻尼杆朝上设置,阻尼杆上端固定在支架上,夹持机构固定在阻尼机构上,夹持机构的夹持部位对准导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夹持机构夹紧导轨,通过阻尼机构提供的阻尼,使得振动衰减速度加快,保证装卸载时轿厢内乘客乘坐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电机在轿门打开后一直处于松闸状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机的发热量,并且节约了电能。且降低了轿厢在装卸载时产生的最大振幅,提高了振动衰减速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为C型,支架的下部固定在轿厢上梁上,所述阻尼机构和夹持机构位于支架的内部,阻尼机构的阻尼杆上端固定在支架上部底面上。支架通过上部与阻尼机构连接,夹持机构与支架无连接。支架设计成C型,既加强了其支撑强度,同时能将阻尼机构和夹持机构容纳在内,减小了安装体积。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尼机构还包括有安装架、阻尼器,安装架包括有底板,底板固定在夹持机构上,在底板上竖直固定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L型,连接板一面与支撑板固定,阻尼器通过固定块固定在连接板另一面上。安装架固定阻尼器,同时起到与夹持机构连接的作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通孔,阻尼器插入在通孔内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块上还设置有若干螺栓孔,螺栓孔内设有螺栓将固定块固定在连接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底座,在底座两侧对称设置有夹持臂,夹持臂中间部位通过第一转轴与底座转动连接,两夹持臂前端分别位于在导轨两侧,两夹持臂后段通过第一销轴各自连接有摆臂,所述摆臂中间部位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底座上,两摆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分别连接在拉伸臂的前端上,所述拉伸臂后端与气缸相连。气缸对拉伸臂进行前后拉伸,拉伸臂在向后拉动时,摆臂绕第二转轴旋转,摆臂旋转过程中将夹持臂后端向外推动,夹持臂的前端则向内移动,则两夹持臂的前端将导轨夹紧。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拉伸臂底面上沿长度设置有限位直槽,在底座上对应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入在限位直槽内。限位直槽限制了拉伸臂的移动距离,同时也对拉伸臂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夹持臂的前端相对一侧分别都设置有制动片。制动片使得夹持机构制动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未经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64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