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泥石流拦挡坝防冲消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8888.2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1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华;赵松江;李胜伟;赵峥;曹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石流 拦挡 坝防冲消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然灾害的防治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治泥石流过流时使用的泥石流拦挡坝防冲消能结构。
背景技术
拦挡坝是通过人工修建的拦挡调节结构防范泥石流的工程。对防治泥石流灾害常有立竿见影的成效,是泥石流治理中的常用措施。
在地震灾区,由于泥石流沟域存在大量的松散堆积物源,启动规模通常较大,泥体运动时表现为速度快、惯性大、冲刷掏蚀能力强、冲击力巨大等特点,泥石流对国道、主河、城镇、居民等造成的危害巨大。因此,开发有效拦挡巨灾型泥石流的拦挡坝和避免破坏拦挡坝坝基及下游工程的防冲消能结构,能够减少泥石流造成的危害,提高下游工程安全性及可靠性,并确保防护对象区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泥石流拦挡坝防冲消能结构,克服了上述的泥石流容易将拦挡坝坝基冲刷破坏的问题,能够更好的降低下游工程受到的冲击,提高了拦挡坝及下游工程使用寿命与防灾效果。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泥石流拦挡坝防冲消能结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沟道内的主坝,在主坝下游设置有两个处于非同一水平面上的副坝,在副坝与主坝之间以及副坝与副坝之间还设置有防冲消能池;所述副坝主要包括副坝坝体,设置在副坝坝体下方的坝基,该坝基与副坝坝体的左右两侧均嵌入两侧的山体中,在坝基与副坝坝体两侧靠近边墙的位置上还分别设置有一条竖向沉降缝。
进一步的,上述坝基的下方还设置有一个凸起的趾墙,该趾墙设置在坝基背水一侧。
再进一步的,上述副坝在靠近坝基迎水面和背水面一侧均有一个坝基开挖区,在该开挖区中填充有碎石土形成回填区。
作为优选,所述副坝坝体的迎水面与背水面均成坡状设置,其中迎水面的坝坡坡比为1:0.7,背水面的坝坡坡比为1:0.2。
作为优选,所述在副坝坝体的上侧中央位置横向开设有一个溢流口,在该溢流口左右两侧设置有坝肩;在坝肩与溢流口相邻的一侧成坡面,且该坡面的坡比为1:0.5;在坝肩与溢流口间设置有梯坎。
作为优选,所述消能池底由钢筋混凝土浇注层及块石层组成,在底部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浇注层,在钢筋混凝土浇注层的上方还设置有嵌入的块石层。
另外,所述防冲消能结构由设置在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护坦,依次设置在护坦上的块石层,以及设置在上述结构两侧的边墙和上、下游的坝体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护坦,能够很好的提高防冲消能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同时在护坦上还设置有崁入混凝土的块石层,能够进一步缓解防冲消能结构所受到的冲击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副坝、边墙,形成一个缓冲消能池,能够更好的降低泥石流的冲击力,并降低进入下游排导槽的流体流速,从而提高了排导槽的固床导流能力,以及排导槽的使用价值与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结构能够消除泥石流过坝时的大部分能量,具有较高的消能效率,在针对粘性泥石流或稀性泥石流,且沟道纵坡比降小于或等于8%时,调整消能池钢筋混凝土或崁入混凝土的块石层厚度,能够更好的提高防冲消能结构效果,使得泥石流不会危及下游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副坝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坝、副坝以及防冲消能池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坝、副坝、防冲消能池以及下游排导工程设置的俯视图。
图上附图标记为:1—主坝;2—副坝;4—副坝坝体;5—溢流口;6—坝肩;7—钢筋混凝土浇注层;8—回填区;9—副坝趾墙;10—坝基;11—块石层;12—梯坎;13—沉降缝;14—主坝趾墙;15—基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路是,提供一种防冲消能结构,提高了拦挡坝装置的牢固性性,进而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与可靠性。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88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溢流阀
- 下一篇:一种偏心双摆线转子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