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高压电池布置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8928.3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6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熊成林;王孝来;严伟;汪俭;刘有建;张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H01M2/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鲍文娟;金凯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化 高压 电池 布置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高压电池布置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纯电动客车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高压电池自重较大导致纯电动客车比传统客车在重量上高出许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纯电动客车的发展,因此纯电动客车的轻量化也成为主要诉求。现有的高压电池都是单独设置支架,或是沿底架横梁方向设置多个大梁来安装,支架自重较大,且没有结合车身骨架的结构特点,导致了较大的材料冗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高压电池布置支架,该支架充分利用装配孔和车身骨架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最少的材料同时满足高压电池的装配要求和电池支架的强度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焊接在客车骨架自身结构受力件上用于安装电池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的客车骨架自身结构受力件为框架结构,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侧围底纵梁、第一底架下纵梁、第二底架下纵梁、第二侧围底纵梁以及分别垂直连接第一侧围底纵梁、第一底架下纵梁、第二底架下纵梁、第二侧围底纵梁的第一截面梁下横梁和第二截面梁下横梁,所述的第一支架分别对称焊接在第一截面梁下横梁和第二截面梁下横梁相靠近的端面上,所述的第二支架平行于第一截面梁下横梁且位于第一截面梁下横梁和第二截面梁下横梁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分别设有与电池安装孔相配合的第一腰形孔和第二腰形孔,且第一侧围底纵梁、第一底架下纵梁、第二底架下纵梁、第二侧围底纵梁、第一截面梁下横梁、第二截面梁下横梁以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的第一截面梁下横梁包括连接第一侧围底纵梁和第一底架下纵梁的第一分梁、连接第一底架下纵梁和第二底架下纵梁的第三分梁、连接第二底架下纵梁和第二侧围底纵梁的第五分梁,所述的第二截面梁下横梁包括连接第一侧围底纵梁和第一底架下纵梁的第二分梁、连接第一底架下纵梁和第二底架下纵梁的第四分梁、连接第二底架下纵梁和第二侧围底纵梁的第六分梁,所述的第一支架分别对称焊接在第一分梁和第二分梁、第三分梁和第四分梁、第五分梁和第六分梁上。
所述的第一支架为整体折弯件,包括呈水平方向布置的顶板,顶板的两端分别向下折弯形成侧板,所述的顶板上设有第一腰形孔,所述的侧板在远离第一支架与第一截面梁下横梁连接端的一侧向内削去一角形成斜切面。
所述的第二支架包括连接第一侧围底纵梁和第一底架下纵梁的第一分支架、连接第一底架下纵梁和第二底架下纵梁的第二分支架、连接第二底架下纵梁和第二侧围底纵梁的第三分支架,所述的第一分支架、第二分支架、第三分支架的顶面上分别设有第二腰形孔。
所述第二支架的截面呈倒U型。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将用于安装电池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直接焊接在客车骨架自身结构受力件上,以最省的材料满足了高压电池的装配要求,同时在强度上依然可以保证,既降低了高压电池布置支架的整体重量,又降低了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客车骨架自身结构受力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架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8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