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多路车速信号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0197.X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0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周雨辉;韩经鲁;张景涛;魏涛;李泽滨;丁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9/00 | 分类号: | G08C1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车速 信号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速信号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多路车速信号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客车智能技术的日益发展,很多整车控制装置(例如发动机、缓速器、自动变速箱、 行驶记录仪、组合仪表、行车门开报警装置、车速显示屏等)都需要准确、可靠的车速信号 做保障,才能实现相关地智能控制,但整车车速信号来源于变速箱的里程传感器,它只能提 供一路到两路车速信号,远远满足不了整车需求。假如各控制装置共用里程传感器提供的信 号,就会导致电控装置工作时车速信号时有时无,运行不正常;而且某些电控装置对信号的 强度也有要求,单纯的里程传感器信号无法满足需求;另外,有些控制装置需要特殊的C3 信号及定值脉冲信号等,现有的装置均不能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多路车速信号发生装置,能 够实现整车电控装置对多路车速信号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多路车速信号发生装置,包括车速信号输入模块及电源模块,所述车速信号输 入模块的输入端接受车速传感器的车速信号,输出端连接功放输出电路和测控模块,所述车 速信号输入模块为功放输出电路和测控模块提供车速信号;所述功放输出电路输出放大后的 车速信号;所述测控模块输出定值脉冲信号和C3信号;所述电源模块分别给车速信号输入模 块、功放输出电路、测控模块及车速传感器提供电源支持。
所述测控模块包括微控制器,所述车速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端, 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测控功放输出电路。
所述车速信号输入模块包括一输入端及电源端,输入端同时连接电阻R1和电阻R2的一 端,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接电源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三极管的集电极,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同时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所属电阻R4的另一端及三极管 的发射极都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引出一输出端接所述功放输出电路和测控模块的输入 端。
所述功放输出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5的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的反相 输入端及反馈电阻Rf的一端,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接电阻R6后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 的输出端同时接电阻R7的一端及反向电阻Rf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即为输出端。
所述电源模块、车速信号输入模块、功放输出电路、测控模块集成到一块控制电路板上, 此控制电路板安装在外壳内。
所述外壳上带有安装支架和安装端子插接器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功放输出电路输出多路放大的车速信号,通过测控模块输出多路定值脉冲信号和C3 信号,从而满足整车电控设备对不同车速信号的需求,提升整车电控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源模块、车速信号输入模块、功放输出电路和测控模块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端子插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电源模块,2、车速信号输入模块,3、功放输出电路,4、测控模块,5、 外壳,6、端子插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多路车速信号发生装置,包括车速信号输入模块2及电源模块1, 车速信号输入模块2的输入端接受车速传感器的车速信号,输出端连接功放输出电路3和测 控模块4,车速信号输入模块2为功放输出电路3和测控模块4提供车速信号;功放输出电 路3输出放大后的车速信号;测控模块4输出定值脉冲信号和C3信号;电源模块1分别给车 速信号输入模块2、功放输出电路3、测控模块4及车速传感器提供电源支持。
电源模块2接收整车输入电源DC24V,经直流稳压,形成仪表电源VCC、功放电源EC、 车速传感器电源Eg三个电源输出,分别对车速信号输入模块2、测控模块4、功放输出电路 3和车速传感器供电。车速信号输入模块2采用仪表电源VCC供电,对车速传感器的脉冲信 号进行采样及整形,形成统一的车速信号Vs,分别输出至测控模块4和功放输出电路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01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毫米波收发系统以及反射板
- 下一篇: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