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床门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5463.8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7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尹建贺;郑胜华;胡胜来;蒋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城市建林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08 | 分类号: | B23Q1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2057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床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门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床门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机床在当前机械加工领域应用广泛,机床的常见类型有普通车床、普通铣床、数控机床等,在使用机床进行金属的切削、铣削等时,会产生铁屑、冷却液等,机床门的设计,不仅可使操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对机床进行换刀、维修等操作,还能避免机床工作时产生的铁屑、冷却液等飞溅到机床外造成安全隐患及污染工作环境,由于机床门本身比较重,为方便机床门的开合,现有技术中的机床门安装方法是,机床门的门体下边沿连接的滚轮和机床床身轨道之间形成滚动配合,机床门的门体上边沿和机床床身之间布置直线轴承以对机床门的运动起导向、扶持、限位作用,而为避免直线轴承对工人靠近机床内刀架等部位时产生影响,通常机床门的高度高于人的高度,机床门的高度较高,相应的造价也高,另外直线轴承的造价也高,如此便会增加机床的制造成本,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成本的机床门移动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床门移动装置,门体下端连接有支撑滚轮与机床外防护的下防护围板边缘处设置的第一导轨构成滚动配合,支撑滚轮上方或下方设置有防倾限位滚轮,防倾限位滚轮与机床外防护的下防护围板边缘处设置的第二导轨构成滚动配合,支撑滚轮至少设置两个且在门体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支撑滚轮的回转中心与门体的板面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支撑滚轮和第一导轨的配合可承载门体的重量,防倾限位滚轮和第二导轨的配合对门体的移动起扶持、限位作用,如此便可实现门板的平稳移动,滚轮和导轨的造价较低,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滚轮和防倾限位滚轮的固定结构图;
图5-图8是滚轮和导轨配合的四种不同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9、图10分别是图5中A、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一种机床门移动装置,门体1下端连接有支撑滚轮10与机床外防护的下防护围板边缘处设置的第一导轨20构成滚动配合,支撑滚轮10上方或下方设置有防倾限位滚轮30,防倾限位滚轮30与机床外防护的下防护围板边缘处设置的第二导轨40构成滚动配合,支撑滚轮10至少设置两个且在门体1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支撑滚轮10的回转中心与门体1的板面垂直。支撑滚轮10和防倾限位滚轮30分布成两行连接在门体1的下端,其中支撑滚轮10和第一导轨20之间滚动配合并且起到承受门体1重量的作用,防倾限位滚轮30和第二导轨40的配合对门体1的移动起导向、限位作用,防止门体1发生前、后方向的倾倒,如此门体1便可实现左、右方向即门宽方向的平稳移动,因滚轮以及相配合的导轨造价较低,所以本方案可做到节约成本。另外,对于多数机床门,其高度无需高于人的高度,只需略高于机床内切屑等加工位置即可达到防止铁屑、冷却液等飞溅到机床外造成安全隐患及污染工作环境的效果,当机床门略高于机床内切屑等加工位置时,若还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在机床门上端连接直线轴承来加以限位,则直线轴承会对人靠近机床内加工部位产生影响,而本方案中支撑滚轮10、第一导轨20以及防倾限位滚轮30、第二导轨40均布置在门体1的下端,不会产生此种影响,同时,机床门的高度相应降低也会节约成本。
所述第一导轨20位于支撑滚轮10的下方,当支撑滚轮10布置在防倾限位滚轮30的下方位置时,第二导轨40位于防倾限位滚轮30的上方或下方,当支撑滚轮10布置在防倾限位滚轮30的上方位置时,第二导轨40位于防倾限位滚轮30的下方或上方,支撑滚轮10、防倾限位滚轮30之间以及防倾限位滚轮30、第二导轨40之间存在上述多种位置关系,具体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城市建林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宣城市建林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5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