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伺服电机驱动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6075.6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5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倪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倍塔新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4 | 分类号: | G01R3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电机 驱动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伺服电机驱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测试设备使用一组控制器控制两组电机伺服系统,如图1所示,控制箱的尺寸偏大且配线繁杂。需要将编码器和I/O电缆连接到逻辑控制器。逻辑控制器的上位控制器是一台电脑,电脑只做数据分析使用,利用率不高。
经过改进的控制系统选用支持Modbus协议的伺服驱动器直接通过USB数据线将电脑与伺服驱动器直连。通过Modbus协议使得电脑可以直接和伺服器通信,从而无需添加逻辑控制器。这使得原本显得拥挤不堪的配电箱节约出宝贵的空间,同时免去了不少配线的繁琐工序。
ModBus网络是一个工业通信系统,由带智能终端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和计算机通过公用线路或局部专用线路连接而成。其系统结构既包括硬件、亦包括软件。它可应用于各种数据采集和过程监控。ModBus网络只有一个主机,所有通信都由他发出。网络可支持247个之多的远程从属控制器,但实际所支持的从机数要由所用通信设备决定。采用这个系统,各PC可以和中心主机交换信息而不影响各PC执行本身的控制任务,Modbus协议开放、标准,用户可以免费放心地使用。Modbus支持多种电器接口。Modbus协议的帧格式简单、紧凑,通俗易懂。用户使用容易,厂商开发简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结构原理简单,能够简化设备的制作难度并且节约可观的成本的技术方案:
一种伺服电机驱动测试装置,主要包括第一伺服驱动器、第二伺服驱动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第一Modbus模块、第二Modbus模块,第一伺服驱动器与第二伺服驱动器结构完全一致,第一伺服驱动器、第二伺服驱动器的L1端连接电源L相,L3端连接电源N相,L1C端连接L1端,L2C端连接L3端,且第一伺服驱动器、第二伺服驱动器的U端、V端、W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Modbus模块、第二Modbus模块结构完全一致,且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伺服驱动器、第二伺服驱动器相连,输出端连接PC机。
作为优选,Modbus模块包括微控制器、以太网PHY芯片、以太网接口、RS485收发器、RS485通信接口、USART通信接口,微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与以太网PHY芯片数字输入信号连接以太网PHY芯片的输出信号连接到以太网接口,微控制器的TXD1和RXD1连接到RS485收发器,RS485收发器的正负信号端连接到RS485通信接口,微控制器的TXD2和RXD2连接到USART通信接口。
作为优选,微控制器型号采用LPC1758,以太网PHY芯片型号采用RTL8139C。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基础上改进,将传统的伺服驱动器增加Modbus模块,改成带Modbus协议的伺服驱动器,同时删除了传统技术中的逻辑控制器,这使得原本显得拥挤不堪的配电箱节约出宝贵的空间,同时免去了不少配线的繁琐工序,使得系统变得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节约了可观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Modbus模块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一种伺服电机驱动测试装置,主要包括第一伺服驱动器1、第二伺服驱动器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以及第一Modbus模块5、第二Modbus模块6,第一伺服驱动器1与第二伺服驱动器2结构完全一致,第一伺服驱动器1、第二伺服驱动器2的L1端连接电源L相,L3端连接电源N相,L1C端连接L1端,L2C端连接L3端,且第一伺服驱动器1、第二伺服驱动器2的U端、V端、W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第一Modbus模块5、第二Modbus模块6结构完全一致,且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伺服驱动器1、第二伺服驱动器2相连,输出端连接PC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倍塔新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倍塔新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60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