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教练客车的转向系统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6369.9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4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安震;王一夫;马云朕;周燕;丁佐鹏;何朝东;李春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02 | 分类号: | B62D1/02;B62D1/20;B62D1/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言丽君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教练 客车 转向 系统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教练客车的转向系统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教练车是驾校培训的专用车辆,主要用于驾驶学员的培训,与普通专用汽车不同的是教练车有特殊性要求,教练车技术状况应符合GB7258的要求和JT/T433所规定的二级车以上技术条件。配备副转向系统的双方向盘教练客车,功能会更加完备﹑安全性更好﹑更加人性化。
目前市场上的教练车主、副方向盘的联动主要是靠链条传动:在主、副方向盘的转向传动装置上各设置一个等模同齿数的齿轮,两齿轮之间用链条连接,链条中间布置张紧轮。此传动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存在很多缺点甚至安全隐患:链条传动间隙大,同步性太差;链条容易脱落,可靠性太差;紧急情况下,教练员需要很大的力才能控制转向,转向灵活性比较差;链条传动的转向回正性能很差,甚至不回正,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教练客车的转向系统布置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地板高度而且使布置方向盘的位置变得灵活,具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等速传动且传动平稳、齿轮传动噪声小、安全性比较高等优点,避免了链条传动装置的缺点,满足了教练客车市场上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教练客车的转向系统布置结构,包括主方向盘、副方向盘、主转向管柱、副转向管柱、转向器、转向拉杆及转向摇臂,还包括两轴角传动器和三轴角传动器,所述主方向盘下的主转向管柱输出轴与三轴角传动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副方向盘下的副转向管柱输出轴与两轴角传动器的输入轴连接,两轴角传动器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中间传动轴与三轴角传动器的第二输出轴连接,三轴角传动器的第一输出轴与转向器的输入轴通过第二中间传动轴连接,控制转向摇臂的摆动,进而通过转向拉杆及前轴上的转向节臂实现车轮的转向。
进一步的,所述三轴角传动器包括壳体,上述三轴角传动器的输入轴、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均为锥齿轮轴,三者分别插入壳体且可相对壳体旋转,所述三轴角传动器的输入轴的锥齿轮分别与第一输出轴的锥齿轮、第二输出轴的锥齿轮啮合,以实现三轴传动。其中,所述三轴角传动器的输入轴与第一输出轴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三轴角传动器的输入轴与第二输出轴之间的夹角为105°。
再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具有分别供输入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安装的输入通道、第一输出通道及第二输出通道,该输入通道、第一输出通道及第二输出通道的内端部相通并形成有供其锥齿轮啮合的腔体。所述壳体底部具有支座,该支座的外周突出于壳体形成周沿部,且周沿部上布置有多个便于装配的安装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三轴角传动器的输入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花键齿均采用1*79齿,ZNG71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中主、副方向盘的联动靠三轴角传动器、两轴角传动器和中间传动轴传动,此结构采用角传动器加卧式转向器的二级传动形式,不但有效地降低了地板高度,而且可以更灵活更方便地布置转向盘的位置,具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等速传动且传动平稳、齿轮传动噪声小和安全性比较高等优点,避免了链条传动装置同步性和灵活性差的缺点,相比一般传统链条布置的双方向盘教练客车更具优势,市场潜力更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三轴角传动器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三轴角传动器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三轴角传动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输入锥齿轮轴与第一输出锥齿轮轴、第二输出锥齿轮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方向盘;2副方向盘;3主转向管柱;4副转向管柱;5两轴角传动器;6三轴角传动器;61输入轴;611锥齿轮;62第一输出轴;621锥齿轮;63第二输出轴;631锥齿轮;64壳体;65支座;651周沿部;652安装孔;7第一中间传动轴;8转向器;9第二中间传动轴;10转向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63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动跟随转向功能的桥式运输架
- 下一篇:一种手推车折叠式结构及手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