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铁路货车轮轴不同轨距轴承跑合及匀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6723.9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4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宏伟;江锐锋;左云清;武永亮;秦荣斌;苗培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9/02 | 分类号: | B23P9/02;F16C4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 铁路 货车 轮轴 不同 轨距 轴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铁路货车轮轴不同轨距轴承跑合及匀脂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际铁路轮轨结构中有多种不同轨距轮轴种类构成,如东南亚及非洲的米、窄轨距轮对,中国及欧美的标准轨距以及印度的宽轨轮对等。常见的米、窄轨距一般为1000mm、1067mm,标准轨距为1435mm,宽轨轨距一般为1676mm。为了确保组成后的轮轴在装车后运行安全,需要对组成后的轮轴轴承进行一定时间的跑合、匀脂,以确认其质量满足运行要求。
由于我国主要轮对轨距为一种标准轨距,即轨距为1435mm。长期以来各厂家均采用一种定轨距的轮对轴承跑合机。
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为了满足全球铁路货车制造的需要,只能生产一种定轨距的轮轴的生产线已不适合现代生产的需要,能适合多种不同轨距轮轴共线生产的要求日益迫切。
目前,由于各国铁路技术装备的差异,在全球铁路货车车辆轨距中一般有米轨(轨距1000mm)、窄轨(轨距1067mm)、标轨(轨距1435mm)、宽轨(轨距1676mm)等不同轨距。为了确保组成后的轮轴在装车后运行安全,需要对组成后的轮轴轴承进行一定时间的跑合、匀脂,以确认其质量合格方可装车运行。
由于我国主要使用的轮对轨距为一种标准轨距,即轨距为1435mm。长期以来各厂家均采用一种定轨距的轮对轴承跑合、匀脂机,该跑合、匀脂机无法兼容其他轨距的轮轴,一般轮轴组成结构如图1。该种定轨距的轮对轴承跑合、匀脂机其主要工作原理:将工件推入跑合工位,启动工位升降轨道使工件下降,需跑合的轴承外圈落入两U型托架,驱动轮驱动车轮,使整个轮对转动最终达到跑合、匀脂轴承的目的,现有调整装置如图2,驱动轮驱动轮对时为了获得合适摩擦力,则驱动轮与轨道位置、距离均相对固定,该方法只能用于定轨距的轮对轴承跑合,无法满足轨距变化的轮轴跑合、匀脂轴承。
该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不同轨距的轮对轴承跑合需要独立跑、匀脂装置;2、无法实现一机柔性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轨距轮轴跑合、匀脂方式,使各种轨距轮对轴承跑合能够完全共机、共线生产;并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的适用铁路货车轮轴不同轨距轴承跑合及匀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适用铁路货车轮轴不同轨距轴承跑合及匀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底座;两个对称设置的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个底座上,该驱动装置分为主驱动部件和副驱动部件;用于调整的铁路货车轮放置在主驱动部件和副驱动部件之间;至少两个升降油缸设置在主驱动部件和副驱动部件之间;用于支撑货车轮轴的支撑组件设置在升降油缸顶端;所述支撑组件和升降油缸顶端之间还设有用于调整驱动轮与所跑合的轴承外圈之间摩擦力的调整件。
在上述的一种适用铁路货车轮轴不同轨距轴承跑合及匀脂装置,包主驱动部件和副驱动部件结构相同,均包括一个支架、设置在支架一端用于和铁路货车轮轴的轴承外圈接触从而驱动车轮旋转的驱动轮;支架另一端设有移动风缸及跑合驱动轮工作台;工作台内设有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轮连接的传动皮带。
在上述的一种适用铁路货车轮轴不同轨距轴承跑合及匀脂装置,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底座固定轨道;两个底座分别设置在底座固定轨道上,并能够在设置于移动风缸及跑合驱动轮工作台内的移动风缸作用下沿底座固定轨道往复运动。
在上述的一种适用铁路货车轮轴不同轨距轴承跑合及匀脂装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个顶升V型块,铁路货车轮轴放置在顶升V型块的V型凹槽中。
在上述的一种适用铁路货车轮轴不同轨距轴承跑合及匀脂装置,调整件包括若干厚度不同的调整垫块,设置在升降油缸顶端和顶升V型块之间,用于调整驱动轮与所跑合的轴承外圈之间不同摩擦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在轴承跑合工位两端分别各设置一可伸缩跑合驱动轮工作台,当不同铁路轨距轮轴进入跑合工位时,可调整伸缩跑合驱动轮工作台位置来满足不同铁路轨距轮对轴承跑合在长度方面需求;2、为了获得驱动轮与所跑合的轴承外圈之间合适的摩擦力,根据轮轴高度要求,取下顶升V型块,选择合适厚度的调整垫块放入顶升V型块与升降油缸之间,满足轮轴高度及摩擦力方面的需要;3、该装置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轨距轮轴跑合、匀脂方式,使各种轨距轮对轴承跑合能够完全共机、共线生产;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轮轴组成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67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波加工刀具头
- 下一篇:表面处理抽换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