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缓冲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2405.7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9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爱兵 |
主分类号: | B60R19/32 | 分类号: | B60R19/32;B60T7/2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050091 河北省石家庄市友***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缓冲 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撞机构,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缓冲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连续驾驶时间长和反应迟 钝等原因,在紧急时刻往往来不及采取制动措施,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造成汽车损坏并危及人身安全。目前在一些汽车上设有防撞装置,但是传统的 汽车防撞装置结构简单,缓冲效果差,不能将撞击力在汽车上很好的吸收,从 而不能减轻撞击带来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多级缓冲制动装置,以实现在缓 冲的同时可使得车辆制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缓冲制动装置,包括设于车辆前部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固设于车辆底部的多个活塞缸,以及连接于所述防撞梁和活塞缸之间的、并 与所述活塞缸密封滑动的活塞杆,相对于所述防撞梁于所述活塞缸另一端相连 通有第二活塞缸,于所述第二活塞缸内密封滑动设有用于驱使车辆制动系统制 动的连接杆,于所述活塞缸之间设有用于吸收所述防撞梁动能的第一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呈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缸的数量为三个。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车辆底部的主动刹车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刹车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辆底部的、以向所述第二 活塞缸加压液体的液压泵组件,以及控制所述液压泵组件工作的控制部
进一步的,于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用于吸收防撞梁的动能的第二弹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缓冲制动装置,通过将防撞梁与活塞缸密封滑 动设置,并在活塞缸内设置有与车辆制动系统联动的连接杆,从而保证防撞梁 在受到撞击时可通过连接杆使车辆制动,减少了车辆和驾驶员的受伤程度,且 在活塞缸之间还设有第二弹簧,可吸收防撞梁的动能并保证车辆不会反弹,其 结构简单可靠,有很好的实用性。
(2)防撞梁设置为弧形和在活塞杆上套设第二弹簧可进一步吸收防撞梁的 动能。
(3)在车辆底部设有主动刹车机构,可保证在设定的距离内可使车辆自动 制动,避免了因驾驶员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损失,该主动刹车机构通过向第二活 塞缸内加压液压油而推动连接杆工作,其结构简单可靠,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 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 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缓冲制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撞梁,2-活塞缸,3-活塞杆,4-第二活塞缸,5-连接杆,6-第一弹簧, 7-连接管,8-第二弹簧,9-单向进液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 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缓冲制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设于车辆前部的 防撞梁1,固设于车辆底部的活塞缸2,以及连接于防撞梁1和活塞缸2之间的、 并与活塞缸2密封滑动的活塞杆3,相对于防撞梁1于活塞缸2另一端连通有 一个第二活塞缸4。
为了使得在防撞梁1受到撞击时可使得车辆制动,本实施例中于第二活塞 缸4内设置有一个连接杆5。该连接杆5一端滑动密封于第二活塞缸4内,另 一端与图中未示出的车辆制动系统相连接,并在液压油的推力下推动车辆制动 系统制动。本实施例中在各个活塞缸4之间设有第一弹簧6,该第一弹簧6两 端分别固定于防撞梁1和下文所述的连接管7上。本实施例中在活塞杆3上还 可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8,以进一步吸收防撞梁1的动能。
本实施例中的活塞缸3可设置为一个,但为了使得防撞梁1受力更均匀, 且为了便于整体结构的布置,本实施例中将活塞缸3设置成三个。此时,将活 塞缸3通过一个连接管7连通后与第二活塞缸4连通,并在活塞缸3之间还设 有有吸能件,该吸能件可为橡胶垫。本实施例中的防撞梁1设置为弧形,在受 到撞击时刻通过自身变形而吸收能量,且还可在防撞梁1的前方设置橡胶等弹 性材料,以减轻撞击时对车辆的破坏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爱兵,未经王爱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24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弧离子镀CN薄膜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防护保险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