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4265.3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3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翔;柯何俊;李喜鹏;梁丽娟;李露;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0/02 | 分类号: | B60K2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张金玲;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 操纵 换挡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卡部件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重型卡车的传动系统中,由于其变速操纵系统的换挡手柄和变速箱相距较远,连接换挡手柄和变速箱的选换挡传动总成的尺寸就相应较大,因而一般在换挡手柄和变速箱之间的部位装有选换挡软轴组件,然而选换挡软轴组件在安装到变速箱上时,还需要通过固定装置进行辅助安装。采用选换挡软轴组件来实现汽车变速操纵可行性,这样,提供一种能够在变速箱上实现可靠装配的选换挡软轴组件固定装置,以保证选换挡平顺性和固定可靠性,提高重型卡车的性能,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能够在变速箱上实现可靠装配,能够保证选换挡平顺性和固定可靠性,提高重型卡车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收纳选挡软轴的套筒、及用于将所述套筒安装在变速箱的壳体上的支架;其中,
所述套筒为直通型的圆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有收纳通孔,所述选挡软轴穿过所述收纳通孔设置;
所述支架包括用于与变速箱的壳体连接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一端向上折弯有第一翻边,所述基板的另一端向上折弯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的顶端向着所述第一翻边折弯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的两个侧部分别向外延伸有支撑边;
所述基板、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三翻边共同形成一U型的夹持槽,所述套筒挤入所述夹持槽中并固定设置;
所述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一翻边处开设有用于与变速箱的壳体连接的第一孔,所述基板通过第一螺钉与第一孔的配合连接于变速箱的壳体,且所述基板通过所述第一翻边挂设于变速箱的壳体,所述支撑板开设有第二孔,所述换挡软轴通过穿过所述第二孔的骑马骡栓连接于所述支撑边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二翻边紧贴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三翻边的前端设置有向内凸出的第一凸起部,所述基板的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位置设置有向内凸出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相对设置,所述套筒卡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边所在平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90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翻边所在平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105度。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外侧与所述夹持槽的内侧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收纳选挡软轴的套筒、及用于将套筒安装在变速箱的壳体上的支架;其中,套筒为直通型的圆筒,套筒的内部有收纳通孔,选挡软轴穿过收纳通孔设置;支架包括用于与变速箱的壳体连接的基板,基板的一端向上折弯有第一翻边,基板的另一端向上折弯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的顶端向着第一翻边折弯有第三翻边,第二翻边的两个侧部分别向外延伸有支撑边;基板、第二翻边与第三翻边共同形成一U型的夹持槽,套筒挤入夹持槽中并固定设置;基板的靠近第一翻边处开设有用于与变速箱的壳体连接的第一孔,基板通过第一螺钉与第一孔的配合连接于变速箱的壳体,且基板通过第一翻边挂设于变速箱的壳体,支撑板开设有第二孔,换挡软轴通过穿过第二孔的骑马骡栓连接于支撑边的外侧并与第二翻边紧贴设置;其利用套筒收纳选挡软轴,利用支撑板安装固定换挡软轴,从而使得选挡软轴与换挡软轴为空间交叉固定安装,因而两者的线路不存在交叉,占用空间小,实现平顺、整齐排放,从而保证选换挡可靠性,使得连接稳定,可靠性高,因此,极大地提高重型卡车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的立体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套筒;11-收纳通孔;2-支架;21-基板;22-第一翻边;23-第二翻边;24-第三翻边;25-夹持槽;211-第一孔;231-支撑板;232-第二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42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及其离合踏板
- 下一篇:一种消声器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