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脚部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9772.4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3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况薇;程湛;张存;汪光文;李革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D11/00 | 分类号: | B64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徐年康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部加热装置,尤其是一种飞机驾驶舱驾 驶员的脚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是一种现有常见驾驶舱驾驶员脚部加热装置的布 置方式的俯视图。驾驶舱1包括左侧的主驾驶座位区域41和右侧的 副驾驶座位区域42。对于左侧的主驾驶座位区域41,左侧通风管路 31中的空气在经过左侧电加热器21后,从左侧脚部供风口11吹出 并对主驾驶员的脚部区域进行加热。同理,对于右侧的副驾驶座位 区域42,右侧通风管路32中的空气在经过右侧电加热器22后,从 右侧脚部供风口12吹出并对副驾驶员的脚部区域进行加热。
该方案的缺点:一方面在于增加了飞机耗电量,从而增加了飞 机的代偿损失;另一方面由于飞机上较为干燥,如果气流吹向地面 会扬起地面的灰尘或者其他颗粒物,对驾驶舱的空气品质也会有较 大影响;再一方面由于民用飞机驾驶舱内设备布置较多,通风时驾 驶员脚部区域多存在气流死角而导致在加热模式下,其脚部区域温 度偏低,此种情况会对驾驶员的热舒适性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脚部加热装置,能够 有效减少对飞机电量的消耗,避免气流吹起扬尘,减少加热的死角 区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机驾驶舱内 驾驶员脚部区域的加热装置,包括一个流体分配装置,其入口端连 接舱内排气管路,排气管路中通过带有热量的排气,流体分配装置 的出口端分叉为并联的两个管路,分别为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流 体分配装置能够将进入其入口端的排气按照需要的比例进行分配, 被分配后的排气分别进入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第一管路中 包含位于脚部位置附近的散热装置,当带有热量的排气通过散热装 置时,散热装置能够向脚部位置散发热量并对脚部位置进行加热, 第二管路为一个直通管路,并联的第一管路的末端和第二管路的末 端合流并形成一根末端管路,使得通过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 排气在末端管路中合流,在排气管路和/或末端管路中安装有风扇, 用于使得排气能够从排气管路流经流体分配装置后的第一管路和/或 第二管路并最后合流至末端管路。
较优选地,末端管路的后端还布置有用于控制排气的排气活门。
较优选地,流体分配装置由控制器进行控制,控制器决定分配 流出流体分配装置并流入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排气比例。
较优选地,控制器还配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用于显示排气状 态和/或人机交互操作。更优选地,控制器还控制风扇,用于控制各 个管路内的排气流速。
较优选地,流体分配装置为流体转换活门,流体转换活门用于 切换排气管路中的排气,使得排气全部流入第一管路而完全不流入 第二管路,或全部流入第二管路而完全不流入第一管路。
较优选地,流体分配装置能够将进入其入口端的排气按照需要 的比例进行分配,其中,被分配后的排气的进入第一管路的排气流 量和进入第二管路的排气流量的比例可以是从零到无穷大之间的任 何数值。
较优选地,风扇安装在末端管路中,在风扇的下游还布置有用 于控制排气的排气活门。更优选地,流体分配装置、风扇、排气活 门均由控制器进行控制。
较优选地,散热装置中包含储热元件或热阻元件,用于将流经 散热装置的排气所带有的热量积聚起来并在脚部位置散发热量。更 优选地,散热装置为可变换热量的,分为多档加热,能够根据需要 调节所需换热量。
较优选地,带有热量的排气为用于冷却飞机中各种电子设备之 后带有热量的气体。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脚部加热装置后,充分利用排气热量,从 而不再消耗飞机电力进行电加热,大大解决了电能。同时,由于本 实用新型的脚部加热装置不是直接向脚部区域喷出热气,而是采用 热交换的方式对脚部区域的空气进行加热,因此没有物质交换,不 会出现气流死角,也不会引起地面扬尘,从而保证了空气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常见驾驶舱驾驶员脚部加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 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为示例性的,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 何的其他类似情形也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9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