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COB的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9032.7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3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曹芳;杨昌霖;林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367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程殿军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b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通信领域中光模块的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OB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光通信领域的飞速发展,很多短距传输的产品均采用了低成本高密度的COB (ChipOnBoard,板上芯片)封装形式,但随着光电模块的数据容量和传输速率越来越高, COB类产品存在散热性能较差,产品性能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需 要提升产品的散热设计。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一种COB的散热结构的 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现有技术COB的散热结构中:PCB板101既为电路板,同时也 承担着散热平板的功能,将光电芯片中的VCSEL芯片102(单颗或阵列),PD芯片103(单 颗或阵列),driver芯片104(单路或阵列),以及Tia芯片105(单路或阵列)直接通过胶 粘剂贴装与PCB板101上的相关位置上。其中光电芯片中的VCSEL芯片102(单颗或阵列), PD芯片103(单颗或阵列)处于对散热的考虑,可以增加散热过渡块106。
这种设计中,VCSEL芯片102(单颗或阵列),PD芯片103(单颗或阵列)的散热途径 为芯片工作发热,传导到与之相连的胶粘剂,通常这里的胶粘剂会选用散热性能较好的导电 胶或其他导热胶。然后再传导到高速散热过渡块106,散热过渡块106的选择会考虑较高的 热传导系数的材料,如氮化铝过渡块、三氧化二铝过渡块等,然后在传导到与之相连的胶粘 剂,通常这里的胶粘剂会选用散热性能较好的导电胶或其他导热胶。然后再传导到PCB板101 上,这时的PCB板101成了主要的热传导载体。driver芯片104(单路或阵列),以及Tia 芯片105(单路或阵列)的散热路径为芯片工作发热,传导到与之相连的胶粘剂,通常这里 的胶粘剂会选用散热性能较好的导电胶或其他导热胶。然后再传导到PCB板101上,因此这 时的PCB板101成了主要的热传导载体,我们知道PCB板本身材料的散热性能并不好,通 常会通过中间镶嵌铜箔并增加过孔的方式来改善PCB板的散热性能。但即使这样,也难以满 足现代高速高密度光模块对散热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OB的散热结构,至少可克服现有技术的部分缺 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一种COB的散热结构,PCB板上设置有凹陷区域,所述凹陷 区域内设置有热沉;
光电芯片VCSEL芯片、PD芯片、driver芯片以及TIA芯片贴装在所述热沉上。
作为实施例一涉及的一种COB的散热结构,所述凹陷区域的位置与所述光电芯片VCSEL 芯片、PD芯片、driver芯片以及TIA芯片在PCB板上的原始位置相对应。
所述热沉为钨铜材料,
所述光电芯片VCSEL芯片、PD芯片、driver芯片以及TIA芯片与所述热沉之间设置增 加有用于电隔离的过渡块,所述过渡块材料为氮化铝或三氧化二铝。
所述热沉为氮化铝或三氧化二铝材料。
所述热沉采用胶粘剂粘贴于所述凹陷区域内;
所述光电芯片VCSEL芯片、PD芯片、driver芯片以及TIA芯片通过胶粘剂贴装在所述 热沉上。
所述光电芯片driver芯片以及TIA芯片与所述PCB板采用金丝键合的方式进行电气连 接。
所述凹陷区域为带有通孔的镂空结构。
所述热沉与所述凹陷区域之间安装有制冷器。
所述制冷器为半导体制冷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OB的散热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
能有效解决光电芯片在PCB板上散热不良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可用范围广;
光电芯片直接贴装于热沉上,能有效避免PCB板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应力,保证光电芯 片的稳定性;
光电芯片直接贴装于热沉上,再通过胶粘剂粘接于PCB板上,有利于缓解PCB板在安 装时产生的机械应力,提高光电芯片抗机械应力的稳定性;
热沉无论采用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都可以加工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平整度,能提升芯片 高精度贴装的平整度;
光电芯片直接贴装于热沉上,而不是PCB板上,故可降低PCB板的加工工艺要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90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性节能隔声窗
- 下一篇:应用于网络控制自动化系统的热传导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