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冷却机构的电动汽车集成驱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3244.7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4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朱阳光;徐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7/00 | 分类号: | B60K7/00;H02K9/19;H02K9/22;H02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纪佳;吴鹏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机构 电动汽车 集成 驱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冷却机构的电动汽车集成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石油资源短缺、环境变暖和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突现。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汽车电力驱动系统作为纯电动汽车唯一的动力源,其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动力性、稳定性以及舒适性。
由于电动汽车用电机的设计要求需要满足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高、散热能力好等特征,所以电动汽车用电机(主要指交流异步电机和永磁电机)一般选择采用液冷散热方式,电机的冷却流道一般设置在电机的定子周围,通过冷却介质的流动/循环,带走电机的热量。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带冷却机构的电动汽车集成驱动系统,能够对集成在一起的电机和逆变器进行很好的冷却,并且设计的冷却流道成品率、制造成本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带冷却机构的电动汽车集成驱动系统,能够对集成在一起的电机和逆变器进行很好的冷却,并且设计的冷却流道成品率、制造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冷却机构的电动汽车集成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其包括前端盖、前壳体、中壳体、以及容纳在由该中壳体限定的腔室内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逆变器,设置在该电机的与该输出端相对的另一端的,该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壳体和功率模块,其中所述逆变器壳体构造成适合用作该电机的所述后端盖;下部冷却腔,是由逆变器壳体和电机的中壳体密封配合而成的空间;上部冷却腔,是由电机的前壳体和前端盖密封配合而成的空间;中部导流通道,其设置在电机的中壳体外的预定区域处,该中部导流通道的第一端连接在下部冷却腔的冷却剂流出端,并且第二端连接在上部冷却腔的冷却剂流入端。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导流通道与中壳体是一体式的。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导流通道与中壳体通过挤压成型工艺同时制造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中壳体和定子之间形成的空间为碗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碗型结构内填充导热胶。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冷却腔呈“几”字形结构设置在逆变器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冷却机构的电动汽车集成驱动系统能够对集成在一起的电机和逆变器进行很好的冷却,并且设计的冷却流道可以应用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的挤压工艺,从而提高成品率,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流道适合于采用挤压工艺集成制造具有冷却流道的电机,并通过预设连通导流通道的中壳体密封连接,从而构成冷却介质的闭合循环流道,通过设计一种全新的具有冷却流道的电动汽车用电机结构,使得可以应用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的挤压工艺,从而提高成品率,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机的冷却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力驱动系统中电机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力驱动系统中逆变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32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