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底盘转弯翻转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0028.3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8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萍;曹宇;阮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科威机电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8 | 分类号: | B62D65/18 |
代理公司: | 襄阳市襄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2223 | 代理人: | 李佳怡 |
地址: | 44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底盘 转弯 转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翻转输送机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带整车底盘翻转的车型装配技术,尤其是汽车底盘转弯翻转机。
背景技术
总装车间底盘装配由于量大且装配部件繁多,对装配场地、装配时间及物料配送等要求严格。目前总装底盘各部件装配位置的原因,底盘装配有辅线、主线之分;辅线车架底部朝上,完成车架底部重大件的装配任务,主线是车架正面朝上,完成底盘各部件的安装;辅线装配部件重、大且多数为组装件,线边装配空间需求大,同时为物料配送的方便,辅线与主线一般分开。
为满足生产的连贯性,这是需要一个既能进行底盘翻转又能将底盘从辅线输送到主线的设备。目前底盘装配线采用底盘翻转和底盘移动机构完成该功能。
目前总装装配线辅线与主线结构多采用平行(U型)与垂直(L型)两种形式,但这两种形式中辅线与主线底盘车架都是相对平行摆放。主要是能使用比较成熟底盘翻转平移机来完成辅线与辅线的翻转输送。底盘翻转平移机是底盘翻转机与横向平移组合的底盘翻转机构。底盘翻转平移机是将底盘翻转机构悬挂在平移横梁上,底盘翻转机在平移横梁上完成纵向行走、提升、翻转后再由横向平移机构整体从辅线输送到主线。
底盘装配线辅线与主线垂直(L型),两线车架相对平行,在辅线上装配时车架是横向运行(线体运行与车架长度方向平行为纵向,与车架长度垂直为横向),由于车架长宽比大(一般为5:1至10:1),线体输送设备占地宽,装配不便(操作工需到线体输送区内工作),且物料配送、存放不便。如辅线车架纵向运行就可以很好改善上述问题,但底盘从辅线到主线在翻转的同时需进行转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能够解决从辅线到主线底盘翻转转弯问题,特提出汽车底盘转弯翻转机。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汽车底盘转弯翻转机,包括支撑钢构,支撑钢构在主体框架内由型钢焊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支撑钢构的平面形成直角转弯状,其中一边为主线,一边为辅线;主线和复线下架设有行走轨道,行走轨道上通过行走机构设有翻转机构;行走轨道又分主轨和辅轨,主轨由直轨与弯轨组成,直接连通主线与辅线;辅轨设在支撑钢构下主轨的侧边,主轨的侧边还设有维修道岔。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翻转机构通过行走机构悬挂在行走轨道上,通过行走机构的提升行走带动翻转机构的上升、下降及移动;翻转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翻转带,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翻转带运动。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翻转带和减速机之间还设有翻转链,翻转带一端固定连接在翻转链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翻转链上;其中翻转带与汽车底盘接触面为柔性接触,翻转带外层采用齿形聚氨酯带制成。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行走机构为两组,两组行走机构具备单独控制和联动控制功能;行走机构的电机采用变频器调速控制,在过弯段时速度自动调整保持两套翻转机构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辅轨上存放一组备用翻转机构可通过道岔机构进行与其余两套翻转机构进行更换、配套使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汽车底盘转弯翻转机主要是完成辅线与主线直角转弯时的汽车底盘翻转、转弯对接,汽车底盘经过翻转机翻转后,通过行走机构的行走、提升在环形轨道上行走,完成汽车底盘从辅线到主线输送,在完成汽车底盘翻转的同时,通过行走机构的翻转提升从辅线到主线,完成汽车底盘从辅线到主线的垂直输送,结构轻便,相应控制系统及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运行安全;整体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靠性高,维护方便。
翻转机构的设置在完成翻转的同时,也保护底盘不受磕碰和伤害,同时使用也比较安全。
行走机构为两组的单独控制和联动控制功能,使用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运输的一致性。
辅轨上存放一组备用翻转机构可通过道岔机构进行与其余两套翻转机构进行更换、配套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主体框架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主体框架内含备用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翻转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是支撑钢构,2是维修道岔,3是行走轨道,4是辅轨,5是翻转机构,51是翻转带,52是电机,53是减速机,54是翻转链,6是行走机构,7是主线,8是辅线,9是直规,10是弯规,11是汽车底盘,12是汽车底盘的尾端运动轨迹,13是汽车底盘的首端运动轨迹,14是主体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2、3、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科威机电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十堰科威机电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00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