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舱盖总成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5140.4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9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坚;李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2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牛峥;王丽琴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舱盖 总成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舱盖总成以及采用该双舱盖总成的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中,无论是两箱车还是三厢车,其大多采用舱盖布局是:前舱盖加后舱盖的方式,例如前置前驱或者前置后驱的汽车中的机舱盖和后备箱盖,再如后置后驱中的前备箱盖和后机舱盖等等。
而对于某些特殊结构汽车来说,在后置发动机或者后置电机的同时在车尾部也保留着后备箱,这种结构的汽车中,机舱和后备箱采用同一套舱盖总成,因为在整车中机舱和后备箱的占用的总空间相对于单独机舱或者单独后备箱而言占用空间更大,因此采用同一套舱盖总成时,舱盖盖体的长度较大,因此在开启舱盖时,舱盖盖体的翻起时会因为受到舱盖盖体长度的影响而翻起角度较小,并且较长的舱盖盖体会增加整个舱盖总成的重量,当舱盖盖体翻起时,对舱盖盖体进行支撑的舱盖支杆将承受舱盖盖体的更大重力,进而更加需要对舱盖支杆进行加强加固,这也进一步增加了舱盖支杆的重量,这也违背了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更加重要的问题是,机舱和后备箱采用同一套舱盖总成时,若需要对机舱中各个部件进行检查维修时,需要打开舱盖总成,但是打开舱盖总成同时也使得后备箱失去遮盖,同样地若打开后备箱时,也需要打开舱盖总成,打开舱盖总成同时也会使得机舱失去遮盖。这样,无论是对机舱还是行李箱来说,均缺乏了各自独立使用的自由,同时也造成了相互之间的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舱盖总成,以及采用该双舱盖总成的汽车,以在动力总成后置并且保留后备箱时,实现各自开启的独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舱盖总成,由第一舱盖总成和第二舱盖总成构成,其中:
所述第一舱盖总成包括:
第一舱盖盖体;
卡接条,所述卡接条固定于所述第一舱盖盖体的第一边缘,且所述卡接条位于所述第一舱盖盖体朝向车体的一侧;
卡销,所述卡销固定于所述第一舱盖盖体的第二边缘,其中,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
固定螺孔,所述固定螺孔开设于所述第一舱盖盖体的第二边缘;
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安装于汽车车架,以卡接所述卡接条;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汽车车架,并且,所述固定支架开设有定位槽和通孔,其中,当所述卡销定位于所述定位槽中时,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螺孔同轴,进而所述第一舱盖盖体可通过穿设于所述通孔并旋拧于所述固定螺孔的固定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
所述第二舱盖总成包括:
第二舱盖盖体,所述第二舱盖盖体位于所述第一舱盖盖体的第二边缘一侧;
铰链,所述铰链安装于所述第二舱盖盖体的第三边缘朝向车体的一侧和汽车车架之间,以使所述第二舱盖盖体可以以所述铰链为轴进行开启或者关闭,其中,所述第三边缘靠近所述第一舱盖盖体的第二边缘;
舱盖锁,所述舱盖锁安装于所述第二舱盖盖体的第四边缘朝向车体的一侧,以在所述第二舱盖盖体关闭时将所述第二舱盖盖体锁紧于汽车车架,其中所述第四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
进一步,所述第一舱盖总成为机舱舱盖总成。
进一步,所述第二舱盖总成为后备箱舱盖总成。
进一步,所述卡接块具有卡槽,所述卡接条卡压于所述卡槽中。
进一步,所述卡槽表面为内凹柱面;
所述卡接条卡压于所述卡槽中的部分为外凸柱面;
所述外凸柱面与所述内凹柱面相适配且同轴,进而当所述卡接条卡压于所述卡接块时,所述第一舱盖盖体可以以所述外凸柱面和/或内凹柱面的轴心为转轴进行转动,使得所述卡销可定位于所述定位槽或者离开所述定位槽。
进一步,所述卡接块为两个,并且所述两个卡接块的卡槽的内凹柱面同轴;
所述卡接条位于两个所述卡接块之间的部分夹持于两个所述卡接块之间,并且,所述卡接条夹持于两个所述卡接块之间的部分的长度与两个所述卡接块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所述卡接块通过螺栓和锁紧螺母的配合安装于汽车车架。
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架为两个,每个所述固定支架各开设一个定位槽和一个通孔;
所述卡销为两个,每个所述卡销分别定位于每个固定支架中的定位槽;
所述固定螺孔为两个,当所有卡销均定位于定位槽中时,每个所述通孔分别与每个所述固定螺孔同轴。
进一步,所述第二舱盖总成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51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车身地板横梁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车棚侧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