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夹具部件及座椅助力机械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6189.X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1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韩丽华;李彬;岳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5/08;B25J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具 部件 座椅 助力 机械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总装线机械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夹具部件及座椅助力机械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制造业,机械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汽车总装车间,为了减轻操作员工的劳动强度,座椅装配工位大多采用助力机械手辅助工人装配座椅。助力机械手在总装车间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能提高生产线的节拍。
如图1所示为现技术的助力机械手装置,包括有立臂转座1、立杆2、第一气缸伸缩部件3、辅臂4、主臂5、按钮盒6、夹具转座部件7、第二气缸伸缩部件11、扶手8、第一夹具部件9及第二夹具部件10,现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由气缸带动第二夹具部件夹紧座椅。
现技术的第二夹具部件为平板样式,当夹紧卒椅不牢靠的情况下,座椅有掉落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第一夹具部件为固定件,不可调整,当生产线车型较多,座椅大小结构差异较大时,此类助力机械手不能满足所有的座椅装配的使用要求。
第一夹具部件及第二夹具部件只能在水平面沿夹具转座部件转动,当需要上下移动时,需要启用气缸伸缩部件控制主臂带动夹具部件上下移动,助力机械手在安装座椅时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座椅助力机械手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实现夹具部能够上下移动,并能够实现座椅机械手的通用性,同时提高座椅助力机械手的安全性,有效降低座椅搬运过程中的掉落风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夹具部件,包括有框架、坐垫靠板、转动托板、可调靠板、限位装置、机械臂连接转轴、上下调节关节及夹紧气缸;
所述上下调节关节的下端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上下调节关节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所述机械臂连接转轴的下端转动连接;
所述坐垫靠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夹紧气缸固定于所述框架上;
所述限位装置固定于所述框架上;在所述限位装置上设置有调节螺栓;
所述可调靠板的一端与所述框架通过第二连接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可调靠板的中部设置有弹性拉伸结构;所述弹性拉伸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可调靠板连接;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可调靠板相抵;
所述转动托板的端部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转动托板靠近所述活塞杆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
还包括有把手;所述把手固定于所述框架上。
所述弹性拉伸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调节螺栓之间。
所述转动托板包括有连接部和夹持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夹持部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轴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近所述夹持部的一端。
一种座椅助力机械手装置,包括有上述任一项的夹具部;还包括有立杆转臂、立杆、气缸伸缩部件、辅臂、主臂及夹具转座部件;
所述立杆转臂的下端与所述立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主臂的一端与所述气缸伸缩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具转座部件连接;所述主臂与所述立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辅臂的一端与所述立杆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具转座部件连接;
所述夹具转座部件与所述夹具部连接。
所述夹具转座部件与所述机械臂连接转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调节关节结构实现夹具部能够上下移动,并且通过限位结构及弹性拉伸结构,使得可调靠板能够根据座椅的大小进行调节,实现座椅机械手的通用性,同时通过对转动托板的改进,提高座椅助力机械手的安全性,有效降低座椅搬运过程中的掉落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技术座椅助力机械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具部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具部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具部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立臂转座,2立杆,3第一气缸伸缩部件,4辅臂,5主臂,6按钮盒,7夹具转座部件,8扶手,9第一夹具部件,10第二夹具部件,11第二气缸伸缩部件,01框架,02机械臂连接转轴,03上下调节关节,04第一连接轴,05限位装置,06可调靠板,07转动托板,08第三连接轴,09第二连接轴,010坐垫靠板,011把手,012夹紧气缸,051调节螺栓,071连接部,072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61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