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后拖钩承力机构、后防撞梁总成及车身后部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982451.X 申请日: 2015-11-30
公开(公告)号: CN205239040U 公开(公告)日: 2016-05-18
发明(设计)人: 谢锋;薛军;邓宙;罗培锋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60D1/58 分类号: B60D1/58;B60D1/02
代理公司: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代理人: 谭果林;朱业刚
地址: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汽车 后拖钩承力 机构 后防 总成 车身 后部 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后拖钩承力机构、 后防撞梁总成及车身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后拖钩作为汽车上的牵引连接装置,其通过与其连接的后拖钩承力机 构而被连接到车身上。

如图1及图2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汽车后拖钩承力机构,其包括螺纹管1a、 拖钩加强板2a、吸能盒3a及后防撞梁支架4a,螺纹管1a通过拖钩加强板2a焊 接在吸能盒3a的一端,螺纹管1a的后端伸出后防撞梁5a并与后防撞梁5a焊接, 所述吸能盒的另一端与后防撞梁支架4a焊接。

上述的汽车后拖钩承力机构,会导致后碰过程中吸能盒前段吸能不充分; 且在拖钩试验中,会导致吸能盒后端应力和应变较大。并且,上述的汽车后拖 钩承力机构在受到拖钩的作用力时,该作用力在该后拖钩承力机构中的传递路 径是,螺纹管-拖钩加强板-吸能盒-后防撞梁支架。可见,其传力路径单一,作 用力只能通过吸能盒传递至后防撞梁支架,吸能盒和后防撞梁支架连接的位置 将出现应力过大或者塑性应变过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汽车后拖钩承力机构其吸能 盒和后防撞梁支架连接的位置将出现应力过大或者塑性应变过大缺陷,提供一 种汽车后拖钩承力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汽车后拖钩承力机构,包括吸能盒、拖钩加强板、螺纹管及后防 撞梁支架,所述螺纹管的前端与所述后防撞梁支架连接,后端通过所述拖钩加 强板与所述吸能盒连接,所述吸能盒的前端与所述后防撞梁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拖钩加强板及螺纹管设置在所述吸能盒的内部,所述拖钩 加强板焊接在所述吸能盒与所述螺纹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拖钩加强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螺纹管的前端穿过所述 第一通孔并在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位置与所述拖钩加强板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拖钩加强板的外侧边缘位置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吸 能盒的内壁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防撞梁支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螺纹管的后端穿过所 述第二通孔并在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位置与所述后防撞梁支架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拖钩承力机构,其在受到后拖钩(拖钩螺纹连接 在螺纹管上)的作用力时,该作用力在该后拖钩承力机构中的传递路径有两条, 第一条:螺纹管-拖钩加强板-吸能盒-后防撞梁支架;第二条:螺纹管-后防撞梁 支架。后防撞梁支架所受的力传递给后围板总成和后地板纵梁。这样,相比于 现有技术,增加了一条传力路径,可以解决吸能盒和后防撞梁支架连接位置的 应力过大或者塑性应变过大的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后防撞梁总成,其包括后防撞梁及上述的 汽车后拖钩承力机构,所述吸能盒的后端与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所述后防撞梁 上正对所述螺纹管的位置开设有第三通孔。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包括后地板总成及上述 的后防撞梁总成,所述后防撞梁总成连接在所述后地板总成的尾部。

进一步地,所述后地板总成包括连接一体的后围板总成及后地板分总成, 所述后围板总成包括后围外板、后围支撑板及后围连接板,所述后地板分总成 包括后地板、后地板侧梁及后防撞梁安装加强板,所述后围外板连接在所述后 防撞梁安装加强板与所述后围连接板之间,所述后围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后围外 板与所述后围支撑板之间,所述后防撞梁安装加强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后 地板及所述后地板侧梁的后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安装加强板包括焊接一体的纵梁外板加强板及后防 撞梁安装板,所述后防撞梁安装板与所述后地板侧梁的后端连接,所述纵梁外 板加强板与所述后围外板连接;所述后防撞梁安装板为上端开口的U型结构, 所述纵梁外板加强板及后防撞梁安装板具有重叠焊接在一起的第一翻边及第二 翻边。纵梁外板加强板及后防撞梁安装板焊接成一个整体,保证后拖钩受力过 程中,此处能够很好抵抗受到的弯矩。若只有后防撞梁安装板,那么当受到弯 矩时,后防撞梁安装板很容易翻转,后防撞梁安装板的第二翻边的翻折位置会 产生应力集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24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