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载车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92553.X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6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康;陆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康 |
主分类号: | E04H6/12 | 分类号: | E04H6/1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金子娟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在小汽车上的泊运载车托盘。
背景技术
载车托盘是车辆的载体,一般用于全自动货架式商品汽车中转仓库及立体停车库中,使用时,将汽车停放在载车托盘上,通过传送/升降装置实现将载车托盘及车辆传送至仓库货架或停车场托架的指定车位,极大地方便了汽车的传送、转运及存放,且有效减少仓库或停车场的平面占地面积,节约空间。为了保证汽车在泊运过程中的安全性,载车托盘需要具有可靠的强度,而为了保证载车托盘的强度,目前的汽车中转仓库或停车场大多使用较为厚重的载车托盘,使得对载车托盘的安装和运输不够方便,制造和使用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的新型载车托盘,其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载车托盘,包括设有加强结构的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一体成型,所述加强结构为从盘体底面向上做冲压槽形成的凸起结构;
所述盘体两侧对称设有走轮胎的长槽,所述长槽沿其延伸方向,在其底面与槽壁连接的拐角处设置有多个楔形加强块,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所述楔形加强块与对称分布在盘体上的条形加强棱。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或优选的方案还包括:
所述长槽采用上宽下窄的梯形槽,上述拐角处的角度设为105°
所述长槽的前后侧对称设有轮胎定位结构,所述轮胎定位结构为:
1)拐角处均加工为倒角或圆角的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可容置轮胎底部的触地部位;或
2)由两条横向设置的凸棱构成,两凸棱之间相互平行且留有可容置轮胎底部触地部位的间距。
所述条形加强棱包括交错布置在所述长槽和两长槽之间中间盘面上的纵向凸棱和横向凸棱,作为优选设置,所述纵向凸棱的长度设为600mm,宽度设为50mm;所述横向凸棱包括设置在长槽内的第一横向凸棱和设置在中间盘面上的第二横向凸棱,所述第一横向凸棱的长度设为300mm,宽度设为50mm,第二横向凸棱长度设为1000mm,宽度设为50mm;而形成所述条形加强棱的冲压槽的深度均为不小于5mm。
所述条形加强棱还包括设置在靠近盘体前、后端的第三横向凸棱,所述第三横向凸棱贯穿盘体左右两端,与长槽拐角的交错处压制有所述楔形加强块。
所述盘体上设有集水凹槽,通过清扫可存储载车托盘上产生的凝结水或其它情况附着的水体,方便后续集中处理。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在达到同等的支撑强度下,比现有载车托盘产品轻薄,方便安装和运输,也无需使用焊接工艺,易于生产制造,降低了使用成本,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盘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载车托盘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载车托盘,包括一体冲压成型的盘体1,所述盘体1上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为从盘体1底面向上做冲压槽形成的凸起结构。
所述盘体1两侧对称设有走轮胎的长槽,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条形加强棱和设置在长槽拐角处的楔形加强块4。
所述条形加强棱包括交错布置在所述长槽和两长槽之间中间盘面上的纵向凸棱2和横向凸棱,所述横向凸棱包括第一横向凸棱3、第二横向凸棱7和第三横向凸棱8。如图1所示,三个并排的纵向凸棱2为一组,长槽沿其延伸方向设有四个该纵向凸棱组,第一横向凸棱3设置在纵向凸棱组的前方或后方。所述中间盘面上分布有纵向凸棱2和设置在纵向凸棱之间的第二横向凸棱7。
所述纵向凸棱2的长设为600mm,宽设为50mm。
所述第一横向凸棱3长为300mm,宽为50mm;第二横向凸棱7长为1000mm,宽为50mm;所述第三横向凸棱8贯穿盘体1左右两端。
形成上述条形加强棱的冲压槽的深度均不小于5mm。
所述长槽沿其延伸方向,在其底面与槽壁连接的拐角处布置有多个楔形加强块4(可参照图5)。所述第三横向凸棱8与长槽拐角的交错处也压制有所述楔形加强块4(可参照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康,未经张永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25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 下一篇:余热锅炉的换热除尘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