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伴热系统的轨道客车集便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1455.1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1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沛隆;张禹;李晓谦;刘雅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35/00 | 分类号: | B61D35/00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田春梅 |
地址: | 13005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系统 轨道 客车 集便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车载厕所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伴热系统 的轨道客车集便器装置。
背景技术
集便器是轨道车辆车载厕所的核心部件,如图1所示,现有的集便器均为 密封箱式结构,其通常包括箱体外壳1、挂载连接板2、检查清扫活门A、排泄 阀下水管路B和液位传感器端口4。此外,在冬季运行于高寒地区的列车集便器, 还在箱体外壳1内壁需增设苯板防寒保温层C。
然而,虽然现有基于苯板防寒保温层C的集便器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低 于严寒,防止集便器内部冻结和失灵,但随着我国轨道客车走出国门,并出口 至俄罗斯远东或高海拔极寒地区的需求出现,现有单纯基于防寒保温层设计的 集便器已无法长期适应在零下30°之下的极寒区域连续运行时防冻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单纯基于防寒保温层设计的集便器已无法长期适应在极寒区 域连续运行时防冻需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伴热系统的轨道 客车集便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伴热系统的轨道客车集便器装置,包括箱体外壳、挂载连接板和排泄 阀下水管路,排泄阀下水管路的上端穿入箱体外壳下端的外壳下水管通孔内; 箱体外壳的上端与挂载连接板的下端面固连,挂载连接板的中心设有排污孔; 箱体外壳的长端侧壁上设有检测清洗活门窗口,箱体外壳的左端侧壁上设有外 壳热源通孔;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加热型清扫活门、温度传感器及热源 接入端口、可拆卸的活门热源软管、防水绝缘内胆、内胆伴热列管、内胆保温 套、活门密封圈、热源管线和三个软管卡箍;所述内胆保温套、和防水绝缘内 胆顺次嵌套于箱体外壳内部,内胆保温套与防水绝缘内胆二者之间形成伴热列 管夹层空隙,内胆伴热列管位于伴热列管夹层空隙内;位于前端面上的内胆伴 热列管分别通过彼此连通的三段管线环绕清洗活门窗口的两侧边缘和底面下 沿,其三段管线共同环绕形成一个伴热列管活门缺口;伴热列管还通过位于底 面上的一段管线环绕外壳下水管通孔所在的位置,形成一个内胆伴热列管圆环 间隙;所述防水绝缘内胆的前端侧壁上设有内胆活门窗口,防水绝缘内胆的下 端面中心设有内胆下水管通孔;内胆保温套的前端侧壁上设有保温套活门窗口, 内胆保温套的下端面中心设有内胆下水管通孔;内胆保温套的左端侧壁上设有 保温套热源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及热源接入端口是接线盒装置,其末端和侧 壁分别设有第一延长管和第二延长管;温度传感器及热源接入端口通过其第一 延长管顺次穿过外壳热源通孔以及保温套热源通孔,并抵达内胆伴热列管所在 的伴热列管夹层空隙内部;所述排泄阀下水管路通过法兰与防水绝缘内胆的底 面固连,排泄阀下水管路的延长管路顺次穿过内胆下水管通孔、内胆伴热列管 的圆环间隙、内胆下水管通孔以及外壳下水管通孔并与它们均密封固连;所述 活门密封圈是矩形法兰结构,其法兰端面与内胆活门窗口的内侧壁固连,活门 密封圈的延长段顺次穿过内胆活门窗口、内胆伴热列管圆环间隙、保温套活门 窗口以及检测清洗活门窗口;所述加热型清扫活门包括矩形凹槽、活门加热列 管、活门保温板、活门前端面和活门接线盒,所述活门加热列管和活门加热列 管均位于矩形凹槽内部,活门保温板覆盖在活门加热列管外侧,活门前端面与 矩形凹槽的外侧壁固连并将活门保温板和活门加热列管均密封在矩形凹槽内 部;所述加热型清扫活门的前端面通过螺栓与检测清洗活门窗口的四个外框分 别固连,并将活门密封圈的矩形法兰完全密封;所述加热型清扫活门的外端面 左侧设有一个活门接线盒;所述可拆卸的活门热源软管的一端与温度传感器及 热源接入端口侧壁上的第二延长管固连,其另一端插入活门接线盒内并与其固 连;所述内胆伴热列管热源入口和出口端均位于箱体外壳的左侧侧壁上;热源 管线接入温度传感器及热源接入端口后分为第一热源分支和第二热源分支,第 一热源分支穿过温度传感器及热源接入端口的第一延长管后与内胆伴热列管连 接,第二热源分支穿过可拆卸的活门热源软管后与活门接线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14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