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后置三级变速器的双拨叉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1179.5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7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徐泽华;毛学兵;金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先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2 | 分类号: | F16H6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后置 三级 变速器 双拨叉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后置三级变速器的双拨叉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三轮车的载货重量需求增加,三轮车的载重已从0.5吨提升到2.5吨,载重的增加不仅要求发动机功率及输出扭矩增加,而且对传动系统的变速变矩能力的要求也提高,现有的变速器难以在不需过高地增加发动机排量的前提下,达到重载跑得动、轻载跑得快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变速器进行改进,由于涉及离合器位置的变化,现有的控制离合器的拨叉机构已经不能适用于改进后的后置三级变速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后置三级变速器的双拨叉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拨叉机构不能适用于改进后的后置三级变速器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后置三级变速器的双拨叉机构,包括有低速挡拨叉轴、中高速挡拨叉轴、变速器壳体,低速挡拨叉上设有低速挡拨叉轴,中高速挡拨叉上设有中高速挡拨叉轴,低速挡拨叉轴的中心线与中高速挡拨叉轴的中心线平行,低速挡拨叉轴、中高速挡拨叉轴的前端均延伸出变速器壳体,低速挡拨叉靠近低速挡拨叉轴的前端,中高速挡拨叉靠近中高速挡拨叉轴的末端;低速挡拨叉轴的外侧设有两个第一凹槽,中高速挡拨叉轴的外侧设有三个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上均设有定位在变速器壳体上的拨叉轴控制机构。
进一步地,拨叉轴控制机构包括有压紧螺栓、压簧、钢球,压紧螺栓通过压簧将钢球压紧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上。
进一步地,低速挡拨叉轴、中高速挡拨叉轴的内侧均设有第三凹槽,低速挡拨叉轴、中高速挡拨叉轴之间设有可以与低速挡拨叉轴或中高速挡拨叉轴的第三凹槽卡合的球形锁紧销。
进一步地,低速挡拨叉轴上靠近低速挡拨叉轴末端的第一凹槽的中心线与中高速挡拨叉轴上处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凹槽的中心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中高速挡拨叉轴上处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凹槽的中心线与低速挡拨叉轴、中高速挡拨叉轴内侧的第三凹槽的中心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中高速挡拨叉轴上处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凹槽的中心线垂直于中高速挡拨叉轴的中心线。
进一步地,低速挡拨叉轴、中高速挡拨叉轴与变速器壳体之间均通过油封密封。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能够适用于三轮车的后置三级变速器,拨叉轴控制机构分别设置在低速挡拨叉轴、中高速挡拨叉轴的外侧,与变速器壳体的结构相适应,不会产生位置干涩,低速挡拨叉轴、中高速挡拨叉轴内侧的球形锁紧销合理控制两个拨叉轴有序切换,不会出现挡位重合的问题,安全可靠,实用性强。低速挡拨叉靠近低速挡拨叉轴的前端,中高速挡拨叉靠近中高速挡拨叉轴的末端,使得两个拨叉可以顺利地与变速器上相应的离合器结合,控制离合器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4、中高速挡拨叉
14、低速挡拨叉
16、中高速挡拨叉轴
17、低速挡拨叉轴
18、压紧螺栓
19、压簧
20、钢球
21、第一凹槽
23、球形锁紧销
24、第二凹槽
26、变速器壳体
27、第三凹槽
28、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为了能够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后置三级变速器的双拨叉机构作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先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先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11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气型便携牙线
- 下一篇:人体侵入式外科激光治疗的光纤使用及一次性使用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