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应变计缺陷自动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0819.9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3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姚举禄;戴振东;吉爱红;黄肖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9 | 分类号: | G01N21/89;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应变 缺陷 自动检测 系统 | ||
1.一种金属应变计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上料 平整机构(1)、视觉检测机构(2)、激光打码机构(3)、废品标注机构(4) 与机械手组件(5),所述上料平整机构(1)、视觉检测机构(2)、激光打 码机构(3)与废品标注机构(4)分别安装在机械手组件(5)下方的上料 工位(Ⅰ)、视觉检测工位(Ⅱ)、打码工位(Ⅲ)与废品标注工位(Ⅳ) 上;所述视觉检测机构(2)、激光打码机构(3)与废品标注机构(4)均 接入控制系统;
所述上料平整机构(1)包括工位平台,所述工位平台上放置装夹模板,所 述装夹模板的上部设有装夹台,所述装夹台的上部还设有静电发生器,所述静 电发生器的附近还安装有刮刷;
所述视觉检测机构(2)包括图像采集装置与第一二维伺服平台,所述图像 采集装置安装在第一二维伺服平台的上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接入检测系 统,用于由检测系统对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当前图像中的应变计进行缺陷识 别,并记录识别不合格的应变计坐标信息,传输至控制系统;
所述激光打码机构(3)包括激光打码头与第二二维伺服平台,所述第二二 维伺服平台上安装有装夹台固定装置,用于由第二二维伺服平台上的装夹台固 定装置固定应变计,由激光打码头向应变计上喷打唯一的序列号标识;
所述废品标注机构(4)包括标注装置与第三二维平台,所述第三二维平台 上也安装有装夹台固定装置,用于由第三二维平台上的装夹台固定装置固定应 变计,所述标注装置安装在标注升降装置上;用于由废品标注机构(4)从控 制系统中获取识别不合格的应变计坐标信息,通过标注装置对对应的应变计进 行废品标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应变计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系统中还包括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与机械手组件(5)下方的下料 工位(Ⅴ)相对应;所述下料机构中至少包括静电消除器,用于由静电消 除器消除装夹台上部安装的应变计的静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应变计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机械手组件(5)也接入控制系统,用于由机械手搬运安装应变计的装 夹台依次经由各个工位;并由控制系统对机械手组件(5)中的各个机械手 动作进行统一协调与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应变计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平整机构(1)中的装夹模板的四角刻有与应变计四 角十字对应的十字星,用于由装夹模板底部的对位光线从所述十字星中穿 过,并与装夹台上应变计四角的对位十字星对齐,起到应变计定位作用; 所述工位平台与装夹模板的纵横方向分别与第一二维伺服平台的X、Y方 向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应变计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其 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机构(2)上还设有透射光源(21),且所述检测 系统集成在控制系统中,用于由控制系统控制第一二维伺服平台的运动及 图像采集装置的图像采集,进而获取图像进行缺陷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应变计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其 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所述工控机分别接入两个可编程控 制器,所述其中一个可编程控制器分别接入第一二维伺服平台、第二二维 伺服平台与第三二维伺服平台,用于控制第一二维伺服平台、第二二维伺 服平台与第三二维伺服平台的二维移动位置;所述另一个可编程控制器分 别接入机械手组件(5)与激光打码机构(3),用于控制机械手组件(5) 与激光打码机构(3)的动作;
所述视觉检测机构(2)与废品标注机构(4)分别接入工控机,用于由视 觉检测机构(2)采集视觉检测工位(Ⅱ)上应变计的图像,传输至工控机 内部的检测系统进行缺陷判断,再由废品标注机构(4)从工控机的内部获 取缺陷判断结果为是的应变计坐标,进行废品标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应变计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其 特征在于:所述废品标注机构(4)中的标注装置是点胶机,用于由点胶机 在废品应变计焊锡端子上涂覆快干胶进行标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081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微粉化药物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复合双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