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速器轴承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6536.5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8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雷;殷崇一;张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器 轴承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轴承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变速器轴承的润滑对于变速器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轴承润滑不良很容易 导致轴承早期失效,典型的失效形式有滚道及滚动体点蚀、内外圈烧蚀、保持 架破坏等,常见的润滑方法有浸油润滑、飞溅润滑、喷射润滑等,浸油润滑相 比较其它两种,效果好成本又低,飞溅润滑的效果影响因素较多,且油量不太 充足,喷射润滑需要有额外的润滑油泵、油管等装置,消耗功率且成本高。大 多数变速器的输出轴承处于变速器的高位,再加上与轴承相邻近的零件之间间 隙较小时,会很大阻碍飞溅油进入输出轴承内部,导致变速器输出轴承润滑较 差,容易出现轴承的早期失效,而如果增大与输出轴承相邻近的零件之间的间 隙的话,飞溅的润滑油能够进入轴承内部的油量也有限,且会带来轴向长度增 加,整车匹配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变速器轴承润滑 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变速器轴承润滑结构,该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设置在变速器壳体 顶部的上盖,以及导流板;其中,
该变速器壳体内设置有一轴、二轴、中间轴和倒档中间轴,其中,一轴和 二轴同轴心设置,二轴、中间轴以及倒档中间轴平行设置,且中间轴位于二轴 的正下方,倒档中间轴,位于二轴左侧下方以及中间轴的左侧上方;
二轴与变速器壳体之间通过输出轴承活动连接,并且二轴前端支撑在一轴 的内孔轴承即二轴承前轴承上,在靠近输出轴承的变速器壳体后端设置有后轴 承盖;
导流板的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在靠近输出轴承的上盖底部小平台上,其另 一端为自由端且朝向变速器壳体内壁上增设的储油槽,该储油槽与变速器壳体 上开设的通孔相连通,该通孔与后轴承盖上开设的润滑油道相连通,后轴承盖 下部开设有回油槽,该回油槽的末端经变速器壳体上开设的通孔与变速器壳体 的内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一轴上设置有一轴齿轮;
二轴上从前端至后端依次设置有四五档同步器、二轴四档齿轮、二轴三档 齿轮、二三档同步器、二轴二档齿轮、二轴一档齿轮、倒一档同步器和二轴倒 档齿轮;
中间轴上从前端至后端依次设置有中间轴五档齿轮、中间轴四档齿轮、中 间轴三档齿轮、中间轴二档齿轮、中间轴一档齿轮和中间轴倒档齿轮;
倒档中间轴上设置有倒档中间轴齿轮;
其中,导流板的一端连接在靠近二轴一档齿轮顶部的上盖底部平台上,且 导流板自由端前端的高度低于二轴一档齿轮齿根圆顶部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一轴与变速器壳体之间通过一轴轴承活动 连接,二轴的前端与变速器壳体之间通过二轴前轴承活动连接,中间轴的前端 与变速器壳体之间通过中间轴前轴承活动连接,后端与变速器壳体之间通过中 间轴后轴承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变速器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离合器壳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紧固件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螺栓上带有防松垫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导流板包括一体化成型的连接板以及U型 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U型槽的润滑油流道截面面积自进油口至 出油口逐渐缩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回油槽的右侧槽边高度与输出轴承底部滚 动体的顶部等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在不增加其它耗功润滑手段如泵润滑系统,以及不增加变速器轴向长度 的情况下,简单经济的实现了变速器高位轴承的强制浸油润滑,并且通过试验 对比,达到了理想的润滑效果。
2)与传统的浸油润滑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润滑是在输出轴承外侧底 部形成与输出轴承底部滚动体顶部高度大致相当的油池,润滑方式是一种 从外向里的浸透润滑,油位高度可以通过回油槽的位置进行调整,简单经 济实现油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箱型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出轴承润滑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轴承盖局部结构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油板结构三维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65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适应地改变时钟信号的偶次谐波含量
- 下一篇:多输出开关电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