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剪刀抓取式排爆式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1782.4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8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姬鹏飞;张校荣;张永波;周科可;杨众;东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朱小杰 |
地址: | 10007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刀 抓取 式排爆式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剪刀抓取式排爆式小车,属于排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人类战争、恐怖组织,以及各类暴力冲突均会给周边环境 遗留大量危险物品,传统处置危险物品是采用人工排除和火焰引爆的方式, 人工排除对排爆人员较为危险,虽然有着相应的防护物品,但不足以确保不 受损伤,稍有错误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而火焰引爆受到环境影响,在 城市不适合使用,故前述两种方式均无法满足现今的特殊反恐需求,而一般 的排爆车由于通过使用者肉眼进行障碍物的避让,如果出现障碍物如果发生 碰撞就会对内部的电气元件造成损伤,所以需要一种双动力式排爆式小车来 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剪刀抓取式排爆式 小车,通过添加防撞板、缓冲弹簧、枕块以及液压泵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 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剪刀 抓取式排爆式小车,包括排爆车主体结构部分以及控制部分,所述排爆车主体 结构部分由车体、转动轮、固定块、连接杆、防撞板、缓冲弹簧以及安放槽组 成,所述车体平行于水平面进行布置,所述车体的下端安装有转动轮,所述转 动轮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转动轮固定在车体的侧面位置,所述车体前侧端面 上固定有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垂直于车体前侧端面进行布置,所述缓冲弹 簧与防撞板连接在一起,所述防撞板垂直于缓冲弹簧进行布置,所述防撞板的 下端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固定块安装在一起,所述固定块固定在车体 下端面上,所述控制部分由机械爪、活动臂、伺服电机二、液压杆、液压泵、 安放槽、枕块、控制盒、伺服电机三、伺服电机一、无线通讯模块以及单片机 组成,所述安放槽为立方体结构且具体开设在车体上端面上,所述安放槽的内 部安装有枕块,所述液压泵与液压杆连接在一起,所述液压杆的上端安装有伺 服电机二,所述伺服电机二与连接臂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臂的末端安装有伺 服电机一,所述伺服电机一与机械爪连接在一起,所述伺服电机三与液压杆连 接在一起,所述控制盒位于车体内部的右端位置,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以及单片 机位于控制盒内部,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单片机单向电性连接,所述伺服电机 一、伺服电机二以及伺服电机三与单片机单向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枕块是一种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的块状结构。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转动轮处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的下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剪刀抓取式排爆式小车,通过 添加防撞板来防止车体发生碰撞,而缓冲弹簧的设计则可以有效对碰撞产生的 动能进行吸收,进而防止车体内部的电气元件损坏,枕块与安放槽的设计则实 现了对液压泵与活动臂的安放,最后液压泵的设计则便于对液压杆的长度进行 调节,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剪刀抓取式排爆式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剪刀抓取式排爆式小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剪刀抓取式排爆式小车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机械爪、2-活动臂、3-伺服电机二、4-液压杆、5-液压泵、6-车 体、7-转动轮、8-固定块、9-连接杆、10-防撞板、11-缓冲弹簧、12-安放槽、 13-枕块、14-控制盒、15-伺服电机三、16-伺服电机一、17-无线通讯模块、18- 单片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 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17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