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伺服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2823.1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9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乐建;刘波;汤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3/00 | 分类号: | H02P23/00;H02P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伺服 驱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驱动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伺服驱动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伺服驱动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在伺服驱动系统中,伺服驱动器(servodrives)又称为“伺服控制器”、“伺服放大器”,是用来控制伺服电机的一种控制器,其作用类似于变频器作用于普通交流马达,属于伺服系统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主要应用于高精度的定位系统。一般是通过位置、速度和力矩三种方式对伺服马达进行控制,实现高精度的传动系统定位,目前是传动技术的高端产品。常见的伺服驱动器包含一个散热器,一块控制电路板和一块驱动电路板,以及各种端子和产品外壳。伺服驱动器的输出功率有大有小,大的能达到千瓦级别,小的能做到几瓦的级别。
对于较小功率的伺服驱动器来说,常见应用场合为小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而且一个产品中常见多个伺服驱动器的组合应用。这些产品的小型化,需要伺服驱动器也能控制体积,而市场常见的伺服驱动器并不能很好解决体积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伺服驱动器,解决了当前多轴伺服驱动器的体积小型化难题,能够对伺服驱动器在小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合提供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型伺服驱动器,该伺服驱动器包含控制电路板,驱动电路板,散热器和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控制电路板,驱动电路板,散热器组成驱动模块,不少于两个驱动模块置于母电路板上。
优选地,其中所述的控制电路板上包括:I/O接口电路,通讯接口电路,电机反馈单元,存储单元,驱动逻辑单元以及第一排针;驱动电路板上包括:电源单元,逆变单元和第二排针;控制电路板,驱动电路板,散热器依次层叠,通过螺柱和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地,其中所述的控制电路板和驱动电路板上还有软排线座和/或对接端子,控制电路板和驱动电路板通过软排线和/或者对接端子连接,用于传输PWM控制信号。
优选地,其中所述的母电路板,包含通讯端子,电源端子及不少于两个第一排针座和不少于两个第二排针座。
优选地,其中所述的驱动模块通过第一排针和第二排针与母电路板上的第一排针座和第二排针座对应连接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伺服驱动器具有如下优点:
a,体积小型化,b,组装模块化,c,配置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伺服驱动器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母电路板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具体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伺服驱动器的具体实施例,该微型伺服驱动器包括4个驱动模块(1)和母电路板(5)。
驱动模块(1)由控制电路板(2),驱动电路板(3),散热器(4)组成。
母电路板(5)可以承载4个驱动模块,具有四轴一体化的结构,可以驱动四台伺服电机。
当然驱动模块(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安装,例如,对于一般的激光切割设备来说,三轴驱动即可满足要求,那么在母电路板上插上三个驱动模块即可组成该微型伺服驱动器。
母电路板上包含两组通讯端子(51),四个电机动力端子(52),四个编码器端子(53)及四个第一排针座(54)和四个第二排针座(55)。
对于伺服驱动器而言,控制电路板(2)上通常包括:I/O接口电路,通讯接口电路,电机反馈单元,存储单元,驱动逻辑单元,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板还包括第一排针(21),通过此第一排针连接母电路板上所有对外接口,即除排针外无需其他对外接口;而驱动电路板(3)上包括通常包括电源单元,逆变单元,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路板还包括有第二排针(31)。
控制电路板(2),驱动电路板(3),散热器(4)依次层叠,通过螺柱和螺钉固定连接组成驱动模块。特别地,第一排针(21)和第二排针(31)分别位于驱动模块的两端,且排针的针数比较多,这样的设计使得驱动模块与母电路板的连接更为稳固可靠。
控制电路板和驱动电路板之间还有信号的传输,这里的信号数量较多,所以设计为使用软排线和/或对接端子(32),控制电路板(2)和驱动电路(3)板通过软排线和/或者对接端子(32)连接,用于传输PWM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28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发电装置
- 下一篇:基于ARM的智能通用型直流电机伺服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