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岸桥四托架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8169.5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4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海;张砾;罗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16 | 分类号: | B66C1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012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岸桥四 托架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岸桥托架小车,特别涉及一种岸桥四托架小车,适用于托 架小车自带驱动系统能独立运行的、大梁扬起后托架小车无需或在有限范围内 运行的、前后伸距超长的特大型岸桥。
背景技术
在岸桥托架小车领域中,对于前、后伸距超长的特大型岸桥,钢丝绳的悬 荡、弹跳问题通常采用常规的方式,例如,在岸桥的海、陆侧各布置一个托架 小车的方法。这种方式无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尤其是当前伸距特别长的时 候,就是采用在陆侧用两个托架小车、海侧使用一个托架小车的三托架小车缠 绕方案也难以对付这一顽症。
钢丝绳的弹跳看似小问题,其实直接影响到岸桥的大、小车的运行稳定性、 作业效率。其会加重岸桥的振动,影响整机性能,有时甚至会直接成为岸桥不 能顺利交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地,跨距大的钢丝绳还需要克服其自重作 用下的挠垂所需的张紧力,张紧力的大幅提高不仅会提高张紧装置的成本,还 会降低钢丝绳的寿命。
另外,托架小车一直沿用主小车牵引运行的方案,相互之间采用柔性的钢 丝绳连接的托架小车和主小车运动没有独立性,相互干扰,导致小车实际停机 位与其理论位置有错位。
因此,基于上述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从问题的源头上控制钢丝绳的 悬荡,以期解决托架小车可独立运行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岸桥托架小车无法适 用于特大型岸桥的缺陷,提供一种岸桥四托架小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岸桥四托架 小车,其特点在于,所述岸桥四托架小车包括第一陆侧托架小车、第二陆侧托 架小车、第一海测托架小车、第二海测托架小车、两套张紧油缸及两个卷筒, 每一所述卷筒上设有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通过头部滑轮 组改向后与所述第一海测托架小车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通过尾部滑轮组改向 与所述第一陆侧托架小车连接,每一所述张紧油缸与对应的所述尾部滑轮组连 接;
所述第一陆侧托架小车与所述第二陆侧托架小车之间通过第三钢丝绳连 接;
所述第一海测托架小车与所述第二海测托架小车之间通过第四钢丝绳连 接;
所述第二陆侧托架小车与所述第二海测托架小车之间通过第五钢丝绳连 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海侧托架小车上设有第一滑轮装配,所述第一钢丝绳的 一端连接对应的所述卷筒,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头部滑轮组和所述第一滑轮装 配后固定至头部钢丝绳系固点处,所述头部钢丝绳系固点位于所述第一海测托 架小车外侧的物体上。
较佳地,所述第一陆侧托架小车上设有第二滑轮装配,所述第二钢丝绳的 一端连接对应的所述卷筒,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尾部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装 配后固定至尾部钢丝绳系固点处,所述尾部钢丝绳系固点位于所述第一陆侧托 架小车外侧的物体上。
较佳地,所述第一陆侧托架小车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套第三滑轮装配,所述 第三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至位于所述第二陆侧托架小车上的第一钢丝绳系固点 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滑轮装配后固定至第二钢丝绳系固点处,所述第二钢 丝绳系固点位于所述第二陆侧托架小车外侧的物体上。
较佳地,所述第一海测托架小车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套第四滑轮装配,所述 第四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至位于所述第二海测托架小车上的第三钢丝绳系固点 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滑轮装配后固定至第四钢丝绳系固点处,所述第四钢 丝绳系固点位于所述第二海侧托架小车外侧的物体上。
较佳地,所述第二海测托架小车上还设有两套第五滑轮装配,所述第五钢 丝绳的一端固定至位于所述第二陆侧托架小车上的第五钢丝绳系固点处,另一 端穿过两套所述第五滑轮装配后固定至位于所述第二陆侧托架小车上的第六 钢丝绳系固点处。
较佳地,所述第一海测托架小车的速度是所述第一钢丝绳的速度的一半, 所述第一陆侧托架小车的速度是所述第二钢丝绳的速度的一半。
较佳地,所述第一陆侧托架小车的速度为所述第二陆侧托架小车的一半。
较佳地,所述第一海测托架小车的速度为所述第二海测托架小车的一半。
较佳地,所述第二陆侧托架小车的速度与所述第二海测托架小车的速度相 等。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81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应复杂电磁兼容环境的力矩限制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吊车支撑滑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