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0637.9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2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坚;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0N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朱业刚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滑移 侧门 拉手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本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滑移式侧门B 柱拉手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MPV等具有滑移式侧门等乘用车,为了第二排乘员的上下车方便性, 一般设有B柱拉手,通常来说,拉手沿着汽车高度方向布置,中部为手握位置, 上下两端各有一个紧固件,通过紧固件安装在与B柱内板焊接的支架上。随着技 术的进步,汽车左右两侧都设有滑移门的车型越发普遍。此情况下,一台车需 要上下左右共四个拉手支架。
现有技术中,如图1及图2所示,每个(每一侧)B柱拉手有两个安装点, 因此需设置上下排布的两个支架1a。支架1a为几字形的简单结构,由拉手本体 安装板11a、多个焊接板12a及连接在拉手本体安装板11a与焊接板12a之间的 连接板13a构成,拉手本体安装板11a的内侧面焊接有紧固件(凸焊螺母),以 供拉手本体安装。支架1a的底部的多个焊接板2a(通常为2-3个),焊接到B 柱内板2a靠近车内一侧的主形面21a上。B柱内板的主形面21a,是其最基本 的几何元素之一。在最初的概念设计阶段,考虑造型、结构刚度及碰撞吸能需 求等要素,参考对标车的情况,制作典型断面,通过几个关键位置的典型断面, 确定了主形面从上到下的基本走向,然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法,扫掠出主形面 的具体数据,使其光顺协调。等详细设计阶段各种安装需求输入后,主形面中 部会做出局部的特征,如各种凹台及过渡圆角,满足安装内外饰的要求。一般 而言,如图1所示,局部特征不会做到两侧,靠近两侧圆角3a处仍保留部分主 形面21a,以保持圆角3a棱线从上到下的连贯性,以利于零件刚度均匀及冲压 质量。而拉手支架受到布置条件限制,只能焊接于靠近圆角处。因此,惯常做 法是通过既有的主形面2a作为焊接面设计支架,这样,导致上下两个支架1a 不一致;并且,通常支架1a自身也不关于其中心面对称,如图2。
可见,现有技术中,B柱内板的主形面作为支架的焊接面。由于支架属于附 属性的小零件,一般放在主要零件之后设计,设计时周边条件已定型,设计自 由度小,因此,同一侧的两个支架无法通用,这样两侧的四个支架也无法通用, 只能按实际条件分别设计四个各不相同的支架。支架的不通用将导致如下问题:
(1)零件种类增加。如果不同的支架采用不同的模具冲压,则加大了零件开 模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如果左右两侧支架满足互对称,使用同一模具冲压, 虽不增加模具数量,但也降低了材料利用率。
(2)进行B柱组件的焊接时,需要对支架进行分类摆放,有时需从零件本身或 者焊接夹具上进行防错设计,以避免焊了不对的支架而造成返工损失。这些措 施都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3)进行支架设计的时间太靠后,设计的约束多,有时无法布置理想的结构 特征,导致受力条件不佳,难以保证拉手安装点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 装结构两侧四个支架不能通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 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包括B柱内板及沿高度方向 间隔设置在所述B柱内板上的两个相同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几何特征关于一自 对称面上下对称,所述支架包括拉手本体安装板、第一焊接板、第二焊接板、 连接在所述拉手本体安装板与第一焊接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及连接在所述拉手 本体安装板与第二焊接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B柱内板上形成上焊接平面 及下焊接平面,上方的所述支架的第一焊接板及第二焊接板的底面焊接于所述 上焊接平面,下方的所述支架的第一焊接板及第二焊接板的底面焊接于所述下 焊接平面,上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的顶面上形成有拉手上安装面, 下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的顶面上形成有拉手下安装面,上方的所述 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上设置有拉手上安装点,下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 装板上设置有拉手下安装点,所述拉手上安装点到所述上焊接平面的垂直距离 与所述拉手下安装点到所述下焊接平面的垂直距离相等,所述拉手上安装面及 上焊接平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拉手下安装面及下焊接平面之间的夹角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拉手本体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设置 有凸焊螺母,上方的所述支架的通孔和凸焊螺母形成所述拉手上安装点,下方 的所述支架的通孔和凸焊螺母形成所述拉手下安装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0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顶纵梁支撑结构
- 下一篇: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