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轨道式管切削装置和液压卡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0096.4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1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崔仁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DCSENG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08 | 分类号: | B23B5/08;B23B5/14;B23B31/10;F16H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 | 代理人: | 武晨燕,徐川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递 装置 轨道 切削 液压 | ||
1.一种用于自由地控制切削工具前进和后退的轨道式管切削装置,包括:
主体;
转动体,所述转动体联接至所述主体的一侧,并配置为允许管穿过所述转动体;
卡盘,所述卡盘安置在所述主体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个上,并配置为固定所述管;
安置在所述主体和所述转动体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用于将外部动力传递至联接到主体的一侧的转动体,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双作用联锁气缸、推动单元、轴承和双作用液压缸,所述双作用联锁气缸安装在所述转动体的后表面上并提供有朝向所述主体突出的杆,所述推动单元安置在所述主体中并提供有朝向所述转动体突出的至少一个推杆,所述轴承布置在所述推动单元的推杆与所述联锁气缸的杆之间,并配置为允许所述推杆和所述杆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及在所述推杆和所述杆之间传递动力,所述双作用液压缸安置在所述转动体的前侧并经由液压闭合回路(HCC)连接至所述联锁气缸;以及
切削工具,所述切削工具安装至所述液压缸的杆,并配置为朝向所述转动体的中心以及远离所述转动体的中心进行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管切削装置,进一步包括:
进给构件,所述进给构件安置在所述主体中,并配置为使所述主体能够沿所述管的轴向方向进行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管切削装置,进一步包括:
卡盘进给构件,所述卡盘进给构件安置在所述卡盘中,并配置为使所述卡盘能够沿所述管的轴向方向进行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管切削装置,其中,所述轴承包括:内圈;一对相互重叠的外圈,配置为环绕所述内圈的外围;以及多个滚子,插入在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从而所述多个滚子的轴线彼此交叉,所述推动单元的推杆和所述联锁气缸的杆各自连接至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相对应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管切削装置,其中,所述切削工具包括多个切削工具;与所述切削工具相连的所述液压缸包括多个液压缸;用于操作所述液压缸中的一个的阀被安置在使所述液压缸与所述联锁气缸形成互连的线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管切削装置,其中,所述轴承这样形成:使所述轴承具有多个级,并且一组所述推杆、所述联锁气缸、所述液压缸以及所述切削工具被连接至所述轴承的多个级中的每个级,从而独立地控制多个切削工具。
7.一种用于自由地控制切削工具前进和后退的轨道式管切削装置,包括:
主体;
转动体,所述转动体联接至所述主体的一侧,并配置为产生转动;
安置在所述主体和所述转动体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用于将外部动力传递至联接到主体的一侧的转动体,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双作用联锁气缸、推动单元、轴承和双作用液压缸,所述双作用联锁气缸安装在所述转动体的后表面上并提供有朝向所述主体突出的杆,所述推动单元安置在所述主体中并提供有朝向所述转动体突出的至少一个推杆,所述轴承布置在所述推动单元的推杆与所述联锁气缸的杆之间,并配置为允许所述推杆和所述杆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及在所述推杆和所述杆之间传递动力,所述双作用液压缸安置在所述转动体的前侧并经由液压闭合回路(HCC)连接至所述联锁气缸;
切削工具,所述切削工具安装至所述液压缸的杆上,并配置为朝向所述转动体的中心以及远离所述转动体的中心进行往复运动;以及
卡盘,所述卡盘安置在所述主体的前侧,并配置为固定一管,从而使得所述管的端部被放置在所述切削工具的加工范围内。
8.一种液压卡紧装置,包括:
转动体,所述转动体联接至主体的一侧,并配置为允许卡紧的目标工件穿过所述转动体;
多个双作用液压缸,安装在所述转动体的前侧,从而朝向所述工件以及远离所述工件进行往复运动,并配置为挤压所述工件;
多个卡爪,安装至所述液压缸,并配置为夹持所述工件;
至少一个双作用联锁气缸,安装在所述转动体的后表面上,并提供有朝向所述主体突出的杆,所述联锁气缸经由液压闭合回路(HCC)连接至所述液压缸;
推动单元,安置在所述主体中,并提供有朝向所述转动体突出的至少一个推杆;以及
轴承,布置在所述推动单元的推杆和所述联锁气缸的杆之间,并配置为允许所述推杆和所述杆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及在所述推杆和所述杆之间传递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CSENG公司,未经DCSENG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009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