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吸收件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01188.4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8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大石浩二;后藤阳一;田内英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04 | 分类号: | B60R21/04;B29C51/10;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罗巴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6 | 代理人: | 白银环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吸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保护机动车驾驶员、机动车乘员和行人的冲击吸收件。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机动车驾驶员、机动车乘员或行人,机动车的内装或外装中插有各种冲击吸收件。例如,可以将用于保护行人的腿部的冲击吸收件插在机动车的树脂制的保险杠(保险杠罩)与车体骨架(保险杠梁等)之间,可以将用于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冲击吸收件插在树脂制的内装材料(仪表板、车门装饰件、车顶内衬等)与车体板之间(参见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等)。
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用作冲击吸收件的树脂片成型件,该树脂片成型件设置有高度不同的多个圆锥台状的突起部。突起部构造成中空的、在外周面均设置有直线状的肋并且构造成能够逐渐地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能量。
另外,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公开了高度相同的圆锥台状的突起部彼此相邻地设置的能量吸收件。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能量吸收件也是通过以热塑性片开始的热成形工艺而成形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4489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3358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8-5240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果圆锥台的顶面是滑的,则施加自相对面的力可能不会有效率地传递至该圆锥台。特别地,如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在配置有由热塑性片制得的相同高度的圆锥台的部分中,在圆锥台的顶面中可能会发生滑动,从而不能够充分地吸收冲击能量。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传递外部施加的力并能够充分地吸收冲击能量的冲击吸收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冲击吸收件为如下冲击吸收件,其布置在机动车的车体构件与位于该车体构件的表面侧的内装材料或外装材料之间,该冲击吸收件包括:基部,其固定于所述车体构件侧;突起部,其具有多个,形成为从所述基部突出且具有顶面的中空锥台状;肋,其从所述突起部的外周面突出且从所述顶面延伸至所述基部,呈直线状;以及小突部(小突起部),其形成有至少一个,从所述顶面突出。
这里,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小突部在所述顶面设置在所述肋的延长线上。另外,所述小突部能够设置在所述顶面的大致中心处。另外,多个所述小突部可以设置在所述顶面的大致中心的周围(在该构造中,多个小突部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突起部的顶面的大致中心一致)。
此外,所述突起部可以形成为中空角锥台状,所述顶面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至少一个所述小突部可以设置在连结所述多边形形状的顶点和中心的线上。例如,所述突起部可以成形为中空六角锥台状,所述顶面可以具有六边形形状,至少一个所述小突部可以设置在连结所述六边形形状的顶点和中心的线上。
发明的效果
利用如上所述构造的根据本发明的冲击吸收件,由于从基部突出的中空锥台状的突起部的顶面设置有小突部(nub),所以从与突起部的顶面相对的表面传递的力会有效地传递至已经通过小突部增加了摩擦阻力的顶面,从而使突起部单独地压溃并充分地吸收冲击能量。
另外,如果将小突部设置在突起部的顶面的大致中心处,则力会均匀地施加至突起部,从而防止了突起部在压溃之前倒伏。此外,当突起部的顶面设置有多个小突部时,如果多个小突部的中心位置与突起部的顶面的中心一致,则能够防止突起部倒伏而不压溃。
另外,当突起部形成为角锥台的形状时,如果小突部与多边形的顶面的顶点对准,则力能够朝向具有高的刚性的角部分散。此外,这种小突部无需设置在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处,而是能够设置必要数量的小突部。
此外,在小突部的顶面设置有用于排气的小孔的形式中,能够通过使用作为通气孔的该小孔可靠地成型小突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件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冲击吸收件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件的突起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件的突起部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件的突起部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件的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6的线A-A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11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