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7859.8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29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东町直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48 | 分类号: | B60R19/48;B60R19/18;B60R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行人 碰撞 检测 传感器 车辆 保险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具备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中,在保险杠加强件和减震器之间设有压力管,且压力管沿着车宽方向延伸。该压力管被组装(嵌入)到形成于减震器上的槽内。而且,在车辆和碰撞体的碰撞时,如果减震器将压力管向车辆后侧按压,则会从保险杠加强件对压力管作用有反力,从而压力管将变形。由此,压力传感器输出与压力管的压力变化相对应的信号,并由ECU来辨别与车辆碰撞的碰撞体是否为行人。并且,作为具备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具有下述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13362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069707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1/128971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2459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相对于车辆的角部而将保险杠加强件配置于车辆后侧的情况下,需要与车辆的角部相对应地使保险杠加强件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向车辆后侧弯曲。
但是,在保险杠加强件的弯曲加工中,存在不能进行预定角度以上的弯曲加工这一加工上的制约。因此,在车辆的角部处的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倾斜较大的车辆中,有时不能使保险杠加强件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弯曲。由此,在此类车辆中,成为不能在相对于车辆的角部而靠车辆后侧配置保险杠加强件的结构。因此,由于没有在车辆与碰撞体碰撞时对压力管产生反力的部件,因而在车辆的角部处将不能检测出有无向车辆碰撞的碰撞体。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实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在车辆的角部处检测出与碰撞体的碰撞的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第一方式涉及的具备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具有:保险杠加强件,其将车宽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配置;减震器,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且被邻接配置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其被构成为包括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和所述减震器之间于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压力管,并输出与所述压力管的压力变化相对应的信号;支承部件,其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分体构成,并在俯视观察时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起向车宽方向外侧且车辆前后方向内侧延伸,并且被邻接配置于所述减震器以及所述压力管的车辆前后方向内侧。
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具备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中,保险杠加强件被配置成将车宽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在该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在配置于车辆前部处的保险杠加强件中为车辆前侧,在配置于车辆后部处的保险杠加强件中为车辆后侧),邻接配置有减震器,且减震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此外,在保险杠加强件和减震器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延伸有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的压力管。
此处,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分体构成的支承部件在俯视观察时分别从保险杠加强件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起向车宽方向外侧且车辆前后方向内侧延伸。而且,支承部件被邻接配置于减震器以及压力管的车辆前后方向内侧。
因此,即使在因加工上的制约从而不能相对于车辆的角部而在车辆前后方向内侧配置保险杠加强件的情况下,也能够由支承部件而从车辆前后方向内侧支承减震器以及压力管。由此,在车辆与碰撞体碰撞时,能够由支承部件产生对于压力管的反力。因此,能够在车辆的角部处检测出与碰撞体的碰撞。
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具备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为,在第一方式中,所述减震器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以及所述压力管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被配置于与所述支承部件的顶端相比靠车宽方向外侧。
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具备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中,由于减震器以及压力管各自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被配置于与支承部件的顶端相比靠车宽方向外侧,因此能够将车宽方向上的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设定得较大。
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具备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为,在第二方式中,在所述减震器中形成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对所述压力管进行保持,在所述减震器的所述车宽方向两端部处形成有减震器侧突出部,所述减震器侧突出部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的顶端向车辆前后方向内侧突出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在所述压力管的所述车宽方向两端部处形成有压力管侧突出部,所述压力管侧突出部沿着所述减震器侧突出部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78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