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为对抗肠病毒感染之免疫原的病毒颗粒及其制造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28292.2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1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庄再成;刘家齐;林小瑜;周彦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卫生研究院;庄再成 |
主分类号: | C07K16/10 | 分类号: | C07K16/10;A61K39/125;A61K39/295;A61P31/14;C07K14/085;C12N7/00;C12N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为 对抗 肠病毒 感染 免疫原 病毒 颗粒 及其 制造 | ||
本发明关于一种作为对抗肠病毒感染之免疫原的病毒颗粒及其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特征在于使用人胚肾293(HEK293)细胞以制造肠病毒A型之病毒颗粒,具体而言是指克沙奇病毒A6(CVA6)颗粒、或克沙奇病毒A10(CVA10)颗粒、或两者皆包含、及其他可选之肠病毒A型病毒颗粒,像是克沙奇病毒A16(CVA16)、及/或肠病毒A71(EV71)。令人惊讶的是,于HEK293细胞中所能收获之病毒颗粒相当高,且可有效诱发对抗肠病毒感染之免疫反应,特别是对CVA6及CVA10。本发明亦关于一种对抗肠病毒感染之人用免疫组合物,包含如本文所述之病毒颗粒,以及一种预防肠病毒感染或其所造成疾病之方法,具体而言是指手足口病(Hand‑Food‑Mouth disease;HFMD),该方法是藉由施予该免疫组合物给有需要之个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作为对抗肠病毒感染之免疫原的病毒颗粒,及藉由使用人胚肾293(HEK293)细胞制造该病毒颗粒之方法。本发明亦关于一种对抗肠病毒感染之人用免疫组合物,及一种诱发对抗肠病毒感染、或其所造成疾病之免疫反应的方法,具体而言是指手足口病(HFMD)。
背景技术
肠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是一种含有正股RNAs之小型、无封套的病毒。肠病毒属目前包含12种:肠病毒A、肠病毒B、肠病毒C、肠病毒D、肠病毒E、肠病毒F、肠病毒G、肠病毒H、肠病毒J、鼻病毒A、鼻病毒B、及鼻病毒C。该等病毒感染肠道可造成各种类型的疾病。典型肠病毒疾病为脑膜炎、麻痹、心肌炎、手足口病(HFMD)、疱疹性咽峡炎、胸膜痛、肝炎、皮疹及呼吸性疾病,包含肺炎。目前供人类使用之唯一的肠病毒疫苗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其属于肠病毒C。目前尚无可供人类使用之抗非脊髓灰质炎肠病毒之疫苗。
肠病毒具有一RNA基因体,包括5端非转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蛋白编码区、3端非转译区(UTR),及一不同长度之poly-A尾,其位于3端。RNA基因体大小为7.4Kbp,以及该单一的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一聚合蛋白。该聚合蛋白被再分作三区,P1、P2及P3。P1编码四种病毒结构蛋白VP4、VP2、VP3及VP1,而P2及P3编码七种非结构性蛋白2A至2C,以及3A至3D。克沙奇病毒被分为A群有23种血清型(1~22、24)、及B群有6种血清型(1~6)(Knipe and Howley,2001)。近来,人类清道夫受体B类成员2(SCARB2)被发现为EV71及CVA16感染之重要受体(Yamayoshi et al.,2009)。
基于中国台湾定点医疗监测,进行系统性分析主要之肠病毒血清型的流行病学,并监控中国台湾之肠病毒感染(Tseng et al.,2007)。数据显示每年有不同的流行肠病毒血清型,特别是CVA16及EV71,其主要以手足口病(HFMD)方式出现。相对于CVA16及EV71,其他常见于周遭之血清型,包括E30、E6、E11、CB3、CB4、CB5、CVA4、CVA6及CVA10,于2000~2005年间已被发现可造成HFMD爆发。此研究亦证实该等血清型反复循环的流行病模式对公共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于不同基因型及/或血清型亚型间之交叉保护程度(Tsenget al.,2007)。根据中国台湾疾病管制中心的资料,除了CVA16及EV71以外,于2001~2008年间,CVA6通常为中国台湾5个最主要常见之肠病毒血清型之一(Lo et al.,20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卫生研究院;庄再成,未经财团法人卫生研究院;庄再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282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免疫球蛋白可变结构域
- 下一篇:三功能抗原结合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