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用车钩缓冲连接器以及使用其的缓冲连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32439.5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5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姜晓东;吴刚;杨庆龙;张晋伟;邓大伟;周卫兵;张勇;杜利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11/00 | 分类号: | B61G11/00;B61G9/04;B61G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唐立;付曼 |
地址: | 213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车钩 缓冲 连接器 以及 使用 连接 系统 | ||
一种轨道车辆用车钩缓冲连接器以及使用其的缓冲连接系统,该车钩缓冲连接器包括安装座(1)、至少两个吸能部件(2)、牵引杆(3)和锁紧件(4),并且还包括:转轴筒(5),其安装在安装座(1)的第一安装孔(1‑1)内部并通过切断部件(6)限制转轴筒(5)在第一安装孔(1‑1)内部轴向移动;其中,转轴筒(5)具有第二安装孔(5‑1),在第二安装孔(5‑1)内设置有大致垂直于轴向设置有隔板(5‑3),牵引杆(3)从隔板(5‑3)的隔板孔(5‑3‑1)可活动地轴向穿过;隔板(5‑3)的两侧分别设置套装在牵引杆(3)上至少一吸能部件(2);转轴筒(5)上设置有导向槽(5‑4),相对安装座(1)固定的导向销(18)至少部分伸入导向槽(5‑4),在车钩缓冲连接器过载时切断部件(6)被大致轴向地切断并使至少牵引杆(3)带动转轴筒(5)通过导向槽(5‑4)导向移动。所述车钩缓冲连接器的过载脱卸结构简单、在脱卸过程中不会偏移卡死,并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的车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车钩缓冲连接器以及使用该车钩缓冲连接器的缓冲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车辆的被动保护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车钩缓冲连接器作为传递和缓冲车辆自身牵引力和冲击力的关键部件,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车辆碰撞时,车钩缓冲连接器将进行吸能,当载荷过大时(例如超过临界冲击力),缓冲连接器不能完全吸收冲击能量,安装于司机室前端的车钩缓冲连接器将被脱卸退回车体内部(即过载脱卸),从而让出车端头部的空间。
现有技术中,由于缓冲介质的不同造成轨道车辆使用的车钩缓冲连接器形式多样,在过载脱卸方面的结构设计上也各不相同,车钩缓冲连接器存在脱卸结构方面相对复杂、使用疲劳寿命差,并使得车钩缓冲连接器整体不紧凑;而且,在过载脱卸时缺乏很好的导向,在脱卸过程中容易导致偏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轨道车辆用车钩缓冲连接器。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防止轨道车辆用车钩缓冲连接器在脱卸过程中出现偏移卡死。
本发明的在一目的在于,提高车钩缓冲连接器的使用疲劳寿命。
为实现以上目的或者其他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车钩缓冲连接器,包括安装座、至少两个吸能部件、牵引杆和锁紧件,并且还包括:转轴筒,其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安装孔内部并通过切断部件限制所述转轴筒在所述安装孔内部轴向移动;
其中,所述转轴筒内大致垂直于轴向设置有隔板,所述牵引杆从所述隔板的隔板孔可活动地轴向穿过;
其中,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套装在所述牵引杆上至少一个所述吸能部件并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
其中,所述转轴筒上设置有导向槽,相对安装座固定的导向销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导向槽,在所述车钩缓冲连接器过载时所述切断部件被大致轴向地切断并使至少所述牵引杆带动所述转轴筒通过所述导向槽导向移动。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车钩缓冲连接系统,其包括以上所述及的轨道车辆用车钩缓冲连接器。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优点更加完整清楚,其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用车钩缓冲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轨道车辆用车钩缓冲连接器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轨道车辆用车钩缓冲连接器的转轴筒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转轴筒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转轴筒的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324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控制装置及车辆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转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