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能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6899.3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5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富冈宏匡;牧亚矢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B32B5/06;B32B5/28;B60R19/34;D03D1/00;D03D11/00;D04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青炜;尹文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构造体 形状保持部 主体部 吸能部件 触发 层间结合力 编织组织 碰撞载荷 配置 | ||
1.一种吸能部件,构成为能够吸收受到碰撞载荷时的碰撞能量,在该吸能部件中,
具备含有浸渍的树脂的纤维构造体,
所述纤维构造体具有沿着在与承受载荷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层叠的多个纤维层,各纤维层排列有沿着承受载荷的方向延伸的多个载荷方向线,所述纤维构造体通过所述多个纤维层的结合而具有层间结合力,
所述纤维构造体具有:以最初承受载荷的方式构成的第1端面、以及位于在承受载荷的方向上与该第1端面相反一侧的第2端面,
所述纤维构造体具备:
形状保持部,其包括所述第1端面;
主体部,其包括所述第2端面,并抑制所述纤维构造体的破坏的加剧;以及
触发部,其配置于所述形状保持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并在接受碰撞载荷时成为破坏的起点,
所述形状保持部以及所述主体部分别通过编织组织而具有比所述触发部高的层间结合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部件,其中,
在所述形状保持部,沿层叠方向邻接的所述纤维层彼此通过由交织线夹入所述载荷方向线而结合,在所述触发部,存在未由所述交织线将所述纤维层彼此在层叠方向上结合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部件,其中,
所述形状保持部由编带组织形成,所述形状保持部包括沿着与所述载荷方向线交叉的方向排列并且贯通所述纤维层的贯通线,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所述纤维层彼此被所述贯通线结合,在所述触发部,存在未由所述贯通线将所述纤维层彼此在层叠方向上结合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部件,其中,
所述纤维层由织物构成,在所述形状保持部,所述纤维层彼此被防脱线和面内线结合,所述防脱线沿着所述形状保持部中的层叠方向一端的所述纤维层的表面配设,所述面内线沿着层叠方向贯通层叠的所述纤维层并且在所述防脱线的外部通过而折回,在所述触发部,所述纤维层彼此未被所述面内线和防脱线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部件,其中,
所述树脂是热固化性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689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