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风扇散热器总成的机动车辆的前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6968.0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4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克莱门特·让诺;克里斯托夫·皮凯;法布里斯·罗格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标致雪铁龙集团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刘成春 |
地址: | 法国韦利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风扇 散热器 总成 机动车辆 车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结构(102),其包括:两个纵向结构型材(106),其平行于车辆的前部延伸并且各自包括前端部(108)以及面对于所述型材(106)中的另一个的内侧面(110);下横梁(112),其以一定间距地位于结构型材(106)的下方;以及两个侧臂(114),其分别自两个结构型材(106)中的一个的前端部(108)各自向下延伸;所述臂(114)支承下横梁(112);臂(114)中的每一个抵靠对应的结构型材(106)的内侧面(110)延伸。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这种结构(102)的车辆(1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的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US 2014/0152051 A1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辆的前部防撞器的结构,其包括两个朝向机动车辆的前方延伸的纵向结构型材;横向梁,其以一定间距地位于纵向型材的下方并通过固定在纵向结构型材前端部上的竖直臂支承。横向梁还通过固定在发动机托架的后方的两个下纵臂而固定在车辆结构上。该构造旨在提出正面碰撞尤其是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的碰撞的吸收装置。此外,横向梁和下纵臂之间的连接件变形以便确保在碰撞的情况下的能量吸收。但是,由于该教导的结构需要具有与发动机托架连接的下臂,所以其是损害性的。然而这种构造具有某些几何限制以及不可忽略的附加重量。
图1是现有技术已知的前部结构2的视图。在这种情况下其是中等尺寸的车辆的前部结构。该前部结构包括平行于车辆前部延伸的两个纵向结构型材6,这些型材通常称为纵梁。结构2还包括下横梁12,其以一定间距地位于结构型材6的下方并由两个侧臂14支承,这两个侧臂分别自两个结构型材6中的每一个的前端部向下延伸。纵向结构型材6还包括在其端部的板材22以及可形变型材24,该可形变型材固定在板材22上并且在结构型材6的延伸部分上向前延伸。横向梁26通过将可形变型材24前方的两个端部接合来使结构2完整。由于侧臂14和下横梁12形成能够支撑并保护风扇散热器总成的车架,因此该教导是有利的。所讨论的结构设计的应用可以应用于设置有具有合适的惯性力矩和惯性模量的纵向结构型材的车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机动车辆的前防撞器结构的解决方案,其消除上文提及的现有技术的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更具体地,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前部结构,其可以以小于20km/h的在称为“可修复性”的碰撞的情况下,限制尤其是在风扇散热器总成处的损坏,同时保证在更高速度的碰撞的情况下适当的吸收和形变。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结构,其包括:两个纵向结构型材,其平行于车辆的前部延伸并且各自包括前端部以及面对于所述型材中的另一个的内侧面;下横梁,其以一定间距地位于结构型材的下方;以及两个侧臂,其分别自两个结构型材中的一个的前端部各自向下延伸,所述臂支承下横梁,其特征在于,臂的每一个抵靠对应的结构型材的内侧面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方式,侧臂中的每一个是具有腹板(ame)的型材,该腹板纵向并竖直地延伸并与对应的结构型材的内面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方式,侧臂中的每一个是具有腹板和底板的U形型材,所述底板横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方式,腹板的宽度沿着臂中的每一个变化,所述宽度最大为对应的结构型材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方式,侧臂中的每一个在其与所述型材的内面接触部处固定在对应的结构型材上。
有利地,侧臂中的每一个在对应的结构型材上的固定由电子焊接点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方式,侧臂中的每一个还自对应的结构型材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方式,侧臂中的每一个是钣金冲压件,优选地是钢制钣金冲压件。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方式,结构型材中的每一个在其前端部处包括可形变型材的固定板材,该可形变型材在所述结构型材的向前的延伸部分上延伸,对应的侧臂直接沿着所述板材的后面延伸,所述侧臂优选地固定在所述板材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标致雪铁龙集团,未经标致雪铁龙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6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