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感元件以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0428.X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6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大坪喜人;番场真一郎;酒井范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F17/00 | 分类号: | H01F17/00;H01F17/04;H01F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洋,青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 元件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设置于绝缘体的电感器的电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21所示,提出了在内部构成变压器的电感元件500(参照专利文献1)。电感元件500具备:埋设于由树脂构成的绝缘体(省略图示)的线圈铁心501;形成一次线圈的第1电感电极502a;以及形成二次线圈的第2电感电极502b。此外,第1、第2电感电极502a、502b分别具备:沿着线圈铁心501的外周面排列的第1、第2外侧柱状导体503a、503b;以及沿着线圈铁心501的内周面排列的第1、第2内侧柱状导体504a、504b。
然后,利用分别形成于绝缘体的两主面的多个第1布线电极图案505a将第1外侧柱状导体503a以及第1内侧柱状导体504a的对应的端部彼此连接,由此形成将线圈铁心501的周围呈螺旋状卷绕的第1电感电极502a。此外,利用分别形成于绝缘体的两主面的多个第2布线电极图案505b将第2外侧柱状导体503b以及第2内侧柱状导体504b的对应的端部彼此连接,由此形成将线圈铁心501的周围呈螺旋状卷绕的第2电感电极502b。
此外,第1、第2电感电极502a、502b分别具备一次、二次线圈电极对506a、506b;以及一次、二次线圈中心抽头507a、507b。另外,在图21中,对形成二次线圈的第2布线电极图案505b、二次线圈电极对506b以及二次线圈中心抽头507b施加阴影线。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70576号公报(第0044~0046段,图3等)
上述的电感元件500的第1、第2布线电极图案505a、505b例如如以下那样形成。即,首先,通过溅射形成金属膜,贴附金属箔,由此在各柱状导体503a、503b、504a、504b各自的端面露出的绝缘体的两主面分别形成金属层。然后,例如使用光刻法对两金属层进行蚀刻处理而形成图案,由此在绝缘体的两主面分别形成第1、第2布线电极图案505a、505b。
然而,为了降低电感元件的制造成本,也考虑使用导电膏形成第1、第2布线电极图案505a、505b。然而,在该情况下,导电膏与通过溅射而形成的金属膜、金属箔相比为高电阻,因此,产生第1、第2电感电极502a、502b整体高电阻化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电感电极的低电阻化的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电感元件的特征在于,上述电感元件具备:绝缘体,具有第1绝缘层、以及层叠于上述第1绝缘层的第2绝缘层;以及电感器,设置于上述绝缘体,上述电感器具有电感电极,该电感电极具有:第1导体,由第1柱状导体和第2柱状导体构成,上述第1柱状导体和上述第2柱状导体使各自的第1端面在上述第1绝缘层的与上述第2绝缘层对置的对置面露出地埋设于上述第1绝缘层;以及第2导体,设置于上述第2绝缘层的与上述第1绝缘层对置的对置面,与上述第1柱状导体的第1端面连接且与上述第2柱状导体的第1端面连接,上述第2导体具有:基底层,由导电膏形成;以及电镀层,形成为覆盖该基底层,上述电镀层与上述第1柱状导体和上述第2柱状导体各自的第1端面连接,上述第1柱状导体和上述第2柱状导体不经由上述基底层地连接。
在如此构成的发明中,构成电感电极的一部分的第1导体由埋设于第1绝缘层的第1柱状导体和第2柱状导体形成,第1柱状导体和第2柱状导体各自的第1端面在第1绝缘层的与第2绝缘层对置的对置面露出。并且,第1柱状导体和第2柱状导体各自的第1端面彼此通过设置于第2绝缘层的与第1绝缘层对置的对置面且由构成电感电极的其余部分的第2导体连接,由此形成电感电极。此时,第2导体通过由导电膏形成的基底层、以及形成为覆盖该基底层的电镀层形成。并且,第1柱状导体和第2柱状导体各自的第1端面彼此不经由第2导体的基底层而通过电镀层连接,因此,能够实现电感电极的低电阻化。此外,能够以低成本形成构成电感电极的一部分的第2导体。
此外,最好构成为,上述第2导体形成为线状,第1端部与上述第1柱状导体的第1端面连接,第2端部与上述第2柱状导体的第1端面连接,上述第2导体的第1端部的上述电镀层的宽度形成为比上述第1柱状导体的第1端面的最大宽度宽,上述第2导体的第2端部的上述电镀层的宽度形成为比上述第2柱状导体的第1端面的最大宽度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04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联网网关设备及物联中心平台
- 下一篇:环路自检自愈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