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凝式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56168.7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6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朴亨敏;赵成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H8/00 | 分类号: | F24H8/00;F2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孙昌浩,李盛泉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 锅炉 | ||
1.一种冷凝式锅炉,包括:
燃烧器(10);
显热热交换部(20),吸收在所述燃烧器(10)产生的燃烧热;
潜热热交换部(30),吸收在所述显热热交换部(20)完成热交换的燃烧气体中包含的水蒸气的潜热,
其中,所述潜热热交换部(30)包括:
潜热热交换器(100),用于与在内部流动的制热水进行热交换而吸收所述潜热;
第一壳体(200),形成有使在所述显热热交换部(20)完成热交换的燃烧气体流入的燃烧气体流入口(201),并以围绕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的后方部的方式由金属材质形成;
第二壳体(300),形成有使在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完成热交换的燃烧气体排出的燃烧气体排出口(351),并以围绕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的前方部的方式由合成树脂成型,结合于所述第一壳体(2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200)形成为上部被堵住的形状,以使通过所述燃烧气体流入口(201)流入的向上流动的燃烧气体转换成向下流动的燃烧气体,
所述第二壳体(300)在上部形成有所述燃烧气体排出口(351),以使在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完成热交换的向下流动的燃烧气体转换成向上流动的燃烧气体,
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由多个薄板接合而构成,以使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变成相对于垂直线而倾斜的向下流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锅炉,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200)的第一壳体结合面(221a、221b、221c、221d)与第二壳体(300)的第二壳体结合面(321a、321b、321c、321d)之间夹设有壳体密封件(610),在所述第一壳体结合面(221a、221b、221c、221d)和第二壳体结合面(321a、321b、321c、321d)分别形成有用于设置安装部件的第一壳体结合孔(222a、222b、222c、222d)及第二壳体结合孔(322a、322b、322c、322d),
所述第一壳体结合面(221a、221b、221c、221d)、壳体密封件(610)及第二壳体结合面(321a、321b、321c、321d)借助所述安装部件而被紧贴地结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锅炉,其特征在于,
在围绕所述第二壳体(300)的燃烧气体排出口(351)的排气部主体(350)结合有能够根据排气烟道的直径而更换的排气接头(4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式锅炉,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气接头(400)和排气部主体(350)之间夹设有接头密封件(6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锅炉,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壳体(300)一体地形成有冷水流入通道(361)和热水排出通道(371),所述冷水流入通道(361)用于使冷水流入到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所述热水排出通道(371)用于排出在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完成热交换的热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式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包括热交换部(110)、冷水连接管(120)及热水连接管(130),所述热交换部(110)用于使在内部流动的冷水和所述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所述冷水连接管(120)用于使通过所述冷水流入通道(361)而流入的冷水流入到所述热交换部(110);所述热水连接管(130)用于使借助在所述热交换部(110)的热交换而被加热的热水排出到所述热水排出通道(371),
在所述第二壳体(300)的两侧部,在与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的前表面(100a)相面对的位置形成有热水连接管插入主体(340a)和冷水连接管插入主体(340b),热水连接管插入主体(340a)和冷水连接管插入主体(340b)分别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热水连接管(130)插入的热水连接管插入孔(341a)以及用于使所述冷水连接管(120)插入的冷水连接管插入孔(341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未经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616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膜片
- 下一篇:一种基于温差发电的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