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溶液生长法的SiC单晶的制造装置和应用于该制造装置的坩埚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56446.9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5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龟井一人;岸田豊;楠一彦;大黑宽典;土井雅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30B29/36 | 分类号: | C30B29/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溶液 生长 sic 制造 装置 应用于 坩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晶的制造装置和应用于该制造装置的坩埚。更详细而言,涉及基于溶液生长法的SiC单晶的制造装置和应用于该制造装置的坩埚。
背景技术
在SiC单晶的制造方法中,例如存在溶液生长法。在溶液生长法中,使安装于晶种轴的晶种与容纳于坩埚的Si-C溶液相接触。使Si-C溶液中的、晶种的附近部分为过冷状态,使SiC单晶在晶种上的晶体生长面生长。
Si-C溶液是碳(C)溶解于Si或Si合金的熔体而成的溶液。在Si-C溶液的生成方法中,例如存在以下方法:将Si放入石墨坩埚中,利用感应加热装置来加热坩埚。感应加热装置例如是高频线圈。使安装于晶种轴的晶种的晶体生长面与生成了的Si-C溶液相接触而使SiC单晶生长。
对于Si-C溶液,为了使溶液中的组分和溶液的温度分布均匀,优选在晶体生长中对Si-C溶液进行搅拌。利用高频线圈进行的加热对Si-C溶液施加洛伦兹力。因此,Si-C溶液进行流动并被搅拌。
然而,若Si-C溶液的搅拌不充分,则溶液中的组分和溶液的温度分布难以保持均匀。在该情况下,容易产生SiC多晶。若SiC多晶附着于SiC单晶的晶体生长面,则会阻碍SiC单晶的生长。
在日本特开2005-17908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抑制生成多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中,利用常导线圈来对容纳有原料溶液的坩埚进行加热。在该情况下,常导线圈对熔体施加洛伦兹力。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熔体呈圆顶状隆起。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其结果,能够在不发生多晶的生长、晶体缺陷的增加的前提下稳定地制造大块SiC单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90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中,为了使熔体呈圆顶状隆起,需要额外设置设有狭缝的铜制的侧壁部。
另外,近年来,SiC单晶能够应用于各种用途,因此,大口径的SiC单晶的需求变高。为了制造大口径的SiC单晶,需要使坩埚的直径较大。在感应加热装置为高频线圈的情况下,通常,高频线圈配置于坩埚的周围。因而,若使坩埚的直径较大,则高频线圈的直径也变大。
利用感应加热装置进行的加热使坩埚内部产生磁通。磁通通过电磁感应而在Si-C溶液中产生洛伦兹力和焦耳热。通过洛伦兹力来搅拌Si-C溶液。通过焦耳热来加热Si-C溶液。洛伦兹力和焦耳热的大小由穿透到坩埚内部的磁通的强度决定。在高频线圈的情况下,若高频线圈的直径变大,则高频线圈中心处的磁通变弱。因此,Si-C溶液的搅拌和加热有时不充分。在Si-C溶液的搅拌和加热不充分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SiC多晶而阻碍SiC单晶的生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搅拌和加热Si-C溶液的SiC单晶的制造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SiC单晶的制造装置具备能够容纳Si-C溶液的坩埚、晶种轴以及感应加热装置。坩埚能够容纳Si-C溶液。坩埚包括筒部和底部。筒部具有第1外周面和内周面。底部配置于筒部的下端。底部形成坩埚的内底面。能够在晶种轴的下端安装晶种。感应加热装置配置于坩埚的筒部的周围。感应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坩埚和Si-C溶液。第1外周面具有与筒部的周向交叉地延伸的第1槽。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SiC单晶的制造装置易于搅拌和加热Si-C溶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SiC单晶的制造装置的整体图。
图2是图1中的坩埚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坩埚的铅垂方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坩埚的水平方向剖视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坩埚的铅垂方向剖视图。
图6是基于热流动分析的温度分布图(第2实施方式的坩埚)。
图7是基于热流动分析的径向上的温度分布图。
图8是基于热流动分析的铅垂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
图9是基于热流动分析的径向上的速度分布图。
图10是基于热流动分析的铅垂方向上的速度分布图。
图11是利用坩埚E1制得的SiC单晶的放大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64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起动机实验台
- 下一篇:一种冲击试验固定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