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头及使用该钻头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7423.X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3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小川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头 使用 切削 加工 制造 方法 | ||
在具备覆盖切削刃部分的被覆层的情况下,存在因反复使用钻头而使被覆层剥离的可能性。钻头(1)具备:棒形状的主体部(3),其绕旋转轴(X)旋转;切削刃(5),其位于主体部(3)的前端部,在从前端观察时从主体部(3)的外周朝向旋转轴(X)延伸;后刀面(7),其位于前端部且沿着切削刃(5)设置;被覆层(11),其覆盖主体部(3)的至少前端部;以及一个以上的凹部(13),其设置在后刀面(7)中的接近切削刃(5)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切削加工中使用的钻头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金属构件等被切削件的切削加工中使用的钻头,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钻头。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钻头具备设置于前端面的切削刃、以及覆盖切削刃部分的硬质碳皮膜或者金刚石电镀磨粒层。
像这样通过硬质碳皮膜等被覆层覆盖切削刃部分的钻头有时覆盖后刀面的被覆层局部剥离。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77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基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钻头具备:棒形状的主体部,其绕旋转轴旋转;切削刃,其位于该主体部的前端部,在从前端观察时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朝向所述旋转轴延伸;后刀面,其位于所述前端部并且沿着所述切削刃设置;被覆层,其覆盖所述主体部的至少前端部;以及一个以上的凹部,其设置在所述后刀面的所述被覆层中的接近所述切削刃的位置。
另外,基于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钻头具备:棒形状的主体部,其绕旋转轴旋转;切削刃,其位于该主体部的前端部,在从前端观察时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朝向所述旋转轴延伸;后刀面,其位于所述前端部并且沿着所述切削刃设置;以及被覆层,其覆盖所述主体部的至少前端部,所述后刀面的所述被覆层的表面部包括:设置在接近所述切削刃的位置的一个以上的第一层;以及该第一层以外的第二层,所述第一层的硬度比所述第二层的硬度低。
并且,基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使上述钻头绕所述旋转轴旋转的工序;使旋转的所述钻头的所述切削刃与被切削件接触的工序;以及使所述钻头从所述被切削件离开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钻头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钻头的前端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图3是从前端观察图2所示的钻头时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钻头的从A1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钻头的从A2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6是将图5所示的钻头的区域B1放大后的侧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钻头的C1剖面的剖视图。
图8是将图7所示的钻头的区域B2放大后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钻头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图8所示的钻头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图3所示的钻头的第三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2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钻头的前端部分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13是从前端观察图12所示的钻头时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钻头的从A1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钻头的从A2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74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