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车轮的隔音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8085.1 | 申请日: | 2015-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7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P·卡拉西诺;L·詹尼尼;T·哈内尔;A·斯科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9/00 | 分类号: | B60C1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其文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优选 径向内表面 闭合 吸音材料 吸音泡沫 隔音 聚烯烃 大孔 施加 弹性体材料层 机械稳定性 聚烯烃材料 车辆车轮 耐水解性 热稳定性 不透气 泡沫状 吸水性 腔体 噪音 制造 | ||
隔音轮胎(100)以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轮胎包括特定的聚烯烃吸音泡沫,所述聚烯烃吸音泡沫显示了对于在这种轮胎的腔体中产生的噪音的减弱性能,以及耐水解性,差的吸水性和在使用条件下意想不到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其中吸音材料(301)至少施加到轮胎的径向内表面(113)的一个部分上,优选地至少施加在不透气的弹性体材料层(112)上的径向内表面的一个部分上,其中所述吸音材料包括具有闭合大孔的泡沫状聚烯烃材料,该闭合大孔的特征在于根据ASTM D3576的平均尺寸为至少1.5mm,更优选地为至少3mm,进一步优选地为至少4m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隔音轮胎。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隔音轮胎,所述隔音轮胎包括特定的吸音泡沫状物,所述吸音泡沫状物由于能够衰减轮胎自身的腔体噪声而能够降低在车辆的驾驶室/乘客室内感知到的噪声。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通常包括胎体结构,所述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分别与相应的环形锚固结构相接合的相对的端部折片,所述环形锚固结构集成在通常称作“胎圈”的区域中。
胎体结构与包括一个或多个带束层的带束结构相联,所述带束层相对于彼此并相对于胎体结构成径向叠置关系,所述带束层具有织物或金属增强帘线。在相对于带束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施加有胎面带,与构成轮胎的其它半成品类似,所述胎面带包括弹性体材料。
相应的侧壁也被施加在胎体结构的侧表面上的轴向外部位置处,每个侧壁均从胎面带的边缘之一延伸到相应的环形锚固结构。
在“无内胎”类型的轮胎中,通常称为“衬里”的不透气的弹性体材料层覆盖轮胎的内表面。
在通过组装相应的部件完成生轮胎的构造之后,执行模制和硫化处理,所述模制和硫化处理旨在通过弹性体组合物的交联来确定轮胎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如果需要,将所需的胎面花纹图案和可能的图案印刻在侧壁上。
安装在其轮辋上的轮胎形成充气车轮,所述充气车轮又与车辆的轮毂相联。
在组装完轮胎和轮辋之后,轮胎的内表面和轮辋限定了内部环形腔体,所述内部环形腔体旨在使用加压流体(通常为空气)来进行填充,以用于支撑轮胎上的负载。
在轮胎在道路上滚动期间,因为存在于内部环形腔体中的空气在胎面平坦化阶段被循环地压缩,因而内部环形腔体中的空气处于振动状态,从而产生通过共振放大的声波。由腔体中共振产生的噪声(称为腔体噪声)随后经由经过轮辋、轮毂、悬架和底盘的传输而传播到车辆的驾驶室/乘客室,并且因此被乘客非常讨厌地感受到。
腔体中的空气共振的频率与轮胎周长成反比,并且此外还取决于腔体本身的形式、内部覆盖腔体的材料的性质和形状。作为示例,共振频率可以从约50Hz至约400Hz变化,对于直径为约600mm至约800mm的汽车轮胎,共振频率通常为约180Hz-约220Hz,对于直径约为750mm至1200mm的重型车辆轮胎,共振频率通常为约130Hz-约150Hz。
在汽车领域,越来越多地要求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特别是要求降低车辆的噪声。
汽车行业倾向于生产越来越轻的车辆、和/或装配越来越安静的电发动机(例如电动机),相比之下,来源于道路的噪声被认为更加烦人。
因此,对于高档车(high-range vehicle)和运动型车辆而言,均越来越感受到消除腔体噪声的问题,其中,在高档车中,舒适性以及具体地隔音性能是重要的需求,而对于运动型车辆来说,其通常具有较低的姿态以及基本上不会衰减噪声的特别刚性的传动和阻尼系统,所述噪声从轮胎几乎没有变化地传递到驾驶室/乘客室。
为了降低这种类型的噪声,已知将吸音材料以自由的形式或以将吸音材料的条固定在衬里的内表面上的方式引入到轮胎的内部腔体中。
吸音材料能够消除声波,将入射的声音的能量转化为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未经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8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