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胶原酶的方法以及利用其制备胶原三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1119.2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2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慎镛喆;朴哲;崔守林;王垠善;金利洙;郑真嬉;元主恩;尹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美科生物株式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56 | 分类号: | C12N9/56;C12P21/06;C07K14/78;C07K5/08;C07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张广育;吴溪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胶原酶 方法 以及 利用 胶原 | ||
本发明的制备胶原酶的方法包括:第1步骤:离心分离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第2步骤:浓缩经离心分离的上清液;第3步骤:利用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所述上清液。制备胶原三肽的方法包括:第1步骤:将预处理过的鱼鳞和水以2∶8的重量比混合;第2步骤:将所述混合物在90℃下热处理5小时;第3步骤:加入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胶原酶,随后在35℃下降解12小时;第4步骤:通过离心法从第3步骤的成分中去除杂物;第5步骤: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所述成分;第6步骤:浓缩所述经纯化的成分;第7步骤:利用活性炭纯化所述经浓缩的成分;以及第8步骤:利用过滤器对所述成分进行除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胶原三肽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能够特别地产生胶原三肽的胶原酶来制备具有高胶原三肽含量的胶原三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胶原蛋白是一种由脯氨酸、羟脯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等约18种氨基酸构成的动物纤维性蛋白质,它是一种在构成人体的5000多种蛋白质中占30%(最多)的特殊结构的蛋白质。特别是,胶原蛋白多存在于皮肤、骨骼、肌腱中,尤其是皮肤中的真皮层,其70%由胶原蛋白构成,因此胶原蛋白作为构成皮肤的成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胶原蛋白显现各种氨基酸以多肽形式结合并卷绕成三条链的形式,并且分子量非常高,为约300000左右。
低分子量胶原蛋白是一种通过胶原酶等降解的且具有5000以下(一般3000-5000)的低分子量的胶原蛋白,也称为胶原蛋白肽,这些低分子量胶原蛋白进入人体以后被人体内的蛋白酶进一步降解,最终以氨基酸的形式被人体吸收。相对于大部分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2000-70000),胶原蛋白的分子量为300000,非常大,因此很难被吸收,所以为了方便人体消化、吸收,在提取、分离、纯化步骤之后通过降解步骤制备成分子量5000以下的肽形式。
胶原三肽是指3个氨基酸连接(甘氨酸-x-y)形成的小胶原蛋白(分子量一般为200-500),并已知由于分子量小,因此很容易透过皮肤。另外,如果4个或更多个氨基酸连接,由于分子结构变大而无法通过皮肤。由于在透过皮肤后能够立即相互再连接,胶原三肽有助于缩短修复受损胶原蛋白组织的时间。例如,爱茉莉太平洋公司曾提交过一份为了促进激光治疗后的皮肤再生的包含胶原三肽的组合物的专利申请(韩国专利公开号:10-2013-0122569)。并且,在摄取时,相对于低分子量胶原蛋白,由于胶原三肽的体内吸收率高,因此具有将胶原蛋白的生物活性最大化的优点。
通常,胶原蛋白主要利用牛、猪、鱼、鱿鱼等作为原料,并通过酶水解而获得胶原三肽组合物。但是取决于通常使用的蛋白酶,三肽的含量非常低,因此很难获得高含量的三肽。因此,持续存在对制备高含量三肽胶原蛋白水解物的有效制备方法的需求。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胶原酶的方法,该胶原酶具有高的胶原三肽收率。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高收率的胶原酶来制备胶原三肽的方法。
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制备胶原酶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1步骤:离心分离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第2步骤:浓缩经离心分离的上清液;第3步骤:利用离子交换色谱法进行纯化。
所述离子交换色谱法的特征在于:其利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并使用0.1至0.3M浓度的氯化钠(NaCl)。
所述离子交换色谱法的特征在于:其利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并使用0.09至0.155M浓度的氯化钠(NaCl)。
并且,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制备胶原三肽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利用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胶原酶来制备胶原三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美科生物株式公司,未经爱美科生物株式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11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