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1275.9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9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外山裕一;村井淳;坂口重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29/02 | 分类号: | F02D29/02;F01P7/04;F01P7/16;F01P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式泵 内燃机 冷却控制装置 散热器 散热器风扇 冷却介质 冷却介质通路 冷却介质循环 冷却内燃机 冷却水循环 内燃机停止 驱动散热器 电动风扇 冷却控制 冷却风 风扇 预热 冷却 | ||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动式泵使冷却水循环,并且利用电动风扇向散热器供给冷却风来进行内燃机的控制的冷却控制装置。该冷却控制装置具有在形成于内燃机的冷却介质通路中使冷却介质循环的电动式泵;对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散热器以及散热器风扇。内燃机在预热完成后停止时,驱动散热器风扇和电动式泵来冷却内燃机,在冷却介质的温度比内燃机停止时降低的情况下,以电动式泵动作的状态,使散热器风扇停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动式泵使冷却水循环,并且利用电动风扇向散热器供给冷却风来进行用于冷却内燃机的控制的冷却控制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内燃机(发动机)的冷却性能收到外部气温的影响,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在发动机停止后,除了冷却水的温度以及电池的电压以外,考虑到外部气温的不同来控制电动泵、电动风扇。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点火开关断开时,使电动式泵、电动风扇动作,在使电动式泵停止后,使电动风扇停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72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并未考虑到从怠速停止到再起动时的水温传感器的检测误差以及水温传感器对于温度变化的检测响应的延迟。因此,基于同时提高冷却效果和降低电力消耗这两方面的观点仍有改良的余地。即,水温传感器由于配管内的温度偏差等,在冷却水不流动时,无法检测准确的水温,因此如果在发动机停止中使电动式泵停止,在再起动时检测误差增大。另外,气缸盖部的温度变化的时间常数相对于水温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快三倍左右,因此相对于发动机停止造成的温度下降,水温传感器的检测响应延迟。其结果是,在发动机再起动时,为了避免敲缸(ノック)避免,点火正时被向滞后角方向过修正,会使扭矩下降或者使燃料经济性恶化。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中既能够提高冷却效果,又能够谋求电力消耗的降低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因此,本发明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具有:在形成于内燃机的冷却介质通路中使冷却介质循环的电动式泵;冷却所述冷却介质的散热器以及散热器风扇,所述内燃机在预热完成后,在伴随着搭载有所述内燃机的车辆的速度的降低而有自动地使内燃机的动作停止的自动停止要求时,在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比自动停止时的第一冷却要求温度高或相等的情况下,高速驱动所述散热器风扇,并且从所述电动式泵排出在所述内燃机的自动停止时所要求的第一规定流量的冷却介质并冷却,在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降低到比第一冷却要求温度低的第二冷却要求温度时,将所述散热器风扇切换为低速驱动,在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降低到比所述第二冷却要求温度低,并且比在自动停止时低的第三冷却要求温度时,使所述散热器风扇停止,从所述电动式泵排出比在所述内燃机的自动停止运转所要求的排出量少的第二规定流量的冷却介质并冷却。
另外,在本发明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方法中,该内燃机具有:在形成于内燃机的冷却介质通路中使冷却介质循环的电动式泵;冷却所述冷却介质的散热器以及散热器风扇,所述内燃机的冷却控制方法包括:所述内燃机在预热完成后,在伴随着搭载有所述内燃机的车辆的速度的降低而有自动地使内燃机的动作停止的自动停止要求时,在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比自动停止时的第一冷却要求温度高或相等的情况下,高速驱动所述散热器风扇,并且从所述电动式泵排出在所述内燃机的自动停止时所要求的第一规定流量的冷却介质并冷却,在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降低到比第一冷却要求温度低的第二冷却要求温度时,将所述散热器风扇切换为低速驱动,在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降低到比所述第二冷却要求温度低,并且比在自动停止时低的第三冷却要求温度时,使所述散热器风扇停止,从所述电动式泵排出比在所述内燃机的自动停止运转所要求的排出量少的第二规定流量的冷却介质并冷却。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12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Fe-P-Cr合金薄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推力滚子轴承护圈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