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车辆用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7107.0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0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信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15/00 | 分类号: | B60C15/00;B60C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胎圈芯 折返 凹部 工程车辆 轮胎径向 帘布层 胎圈部 轮辋 轮胎截面 侧凹 跨设 胎体 | ||
一种工程车辆用轮胎(10),其设置有构造胎圈部(22)的一对胎圈芯(12),和跨设于胎圈芯(12)并且具有在胎圈芯(12)处折返的折返帘布层(14p)的胎体(14)。胎圈部(22)设置有以从轮胎外侧朝折返帘布层(14p)侧凹的方式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凹部(28)。当SH表示轮胎截面高度、H1表示从轮辋半径(R)到凹部(28)的轮胎径向内侧端的高度、H2表示从轮辋半径(R)到凹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的高度时,满足关系式H1/SH>0.04和H2/SH<0.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最佳用于例如在工程现场、矿山等中使用的自卸卡车等的工程车辆用轮胎。
背景技术
在自卸卡车行驶时,装备于自卸卡车等的工程车辆用轮胎的轮胎温度上升。此外,轮胎胎圈部(以下简称为“胎圈部”)的凸缘的倒塌变形反复发生。因此,在大的应变不断地作用于胎圈部的同时,胎圈部连续保持高温的状态(参照专利文献1)。
当胎圈部连续保持高温状态时,胎圈内部发生分离,并且轮胎不能连续地使用。因此,传统地,已经做出努力使胎圈部的温度降低。
已经提出了诸如在轮胎胎圈外形部形成散热片(fin)等的技术。通过形成散热片,在行驶期间,在轮胎胎圈部表面发生湍流,并且提高了从轮胎表面部到外部空气的热传递效率。这是针对降低轮胎内部的温度。当轮胎的厚度薄时,该技术是特别有效的。
在另一个提出的技术中,在轮胎外表面的整周形成槽等,以便减少产生热量的橡胶量并且将轮胎胎圈部内表面的高温区域露出到外部空气。这使得降低了温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轮胎胎圈外形部形成散热片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即,大尺寸轮胎、换言之在胎圈部具有大厚度的轮胎的表面温度降低,但是由于橡胶的低热传递效率,不能显著地降低导致分离发生的轮胎的内部温度。
在轮胎外表面的整周形成槽等的技术同样存在以下问题。即,作为整周地移除传统的背面橡胶的结果,胎圈部的凸缘的倒塌变形比传统的轮胎的胎圈部的凸缘的倒塌变形大,因而不能充分地增加胎圈耐久性。
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工程车辆用轮胎:其能够充分地抑制胎圈部的内部温度的上升,同时几乎不增加胎圈部的倒塌变形。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认为降低胎圈部的温度需要降低胎圈部的发热量或增加散热量。通过着眼于增加散热量,本发明人进行了以下研究。
为了增加从轮胎胎圈部的散热量,重要的是如何增加从轮胎表面到外部空气的热传递量。该热传递量(Q)与轮胎表面温度和外部空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ΔT)以及热传递系数(K)成比例。
Q∝K×ΔT
轮胎的胎圈部的温度分布为温度由于行驶而从外表面朝轮胎内部上升。为了增加ΔT,轮胎成形为使得胎圈部的橡胶从轮胎外表面朝胎体的折返帘布层的方向凹。由此外部空气与轮胎内部的高温区域接触,从而能够增加ΔT。然而,如上所述,轮胎整周均匀地凹的问题是增加了胎圈部的凸缘的倒塌变形。
本发明人已经对在防止上述问题的同时能够增加ΔT的结构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并且发明了局部凹的方案。作为反复实验和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7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用于灌装容器的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