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0680.7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0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市桥哲志;米丸智巳;鹰箸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京浜 |
主分类号: | F02D45/00 | 分类号: | F02D45/00;F02D35/00;F02D43/00;F02P5/1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 ||
在内燃机控制装置(100)中,控制部(107b)根据第1温度TCC与第2温度TE的差分ΔTCC,控制内燃机(1)的运转状态,第1温度TCC与内燃机(1)的划分出燃烧室的壁部中的第1部位的温度对应,第2温度TE与壁部中的相比于第1部位处于外壁面侧的第2部位的温度对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控制装置,特别涉及应用于两轮机动车等车辆的内燃机的内燃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针对两轮机动车等车辆的内燃机,采用了如下的电子控制式的内燃机控制装置:其使用控制器,一边使针对内燃机的燃料的供应、空气的供应以及对由燃料和空气组成的混合气的点火进行协作,一边对内燃机的运转状态进行电子控制。
具体而言,上述内燃机控制装置具有如下结构:根据使用来自气流传感器、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和进气歧管负压传感器等传感器的各个检测信号得到的针对内燃机的吸入空气量、和使用来自曲轴角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得到的内燃机转速等,计算用于实现内燃机中的恰当的空燃比的燃料喷射量,按照该燃料喷射量对内燃机执行燃料喷射,并且在规定的点火正时对吸入空气和喷射燃料的混合气执行点火。并且此时,在内燃机控制装置中,有时还考虑与内燃机中的MBT(Minimum advance for the Best Torque:最大扭矩的最小点火提前角)和爆震等相关的特性,分别设定了燃料喷射量和点火正时的界限值。此外,在这样的内燃机控制装置中,还存在具有如下结构的内燃机控制装置:使用来自缸内压力传感器、爆震传感器和离子电流传感器等传感器的各个检测信号,分别执行与燃烧室内的燃烧状态相应的对混合气的燃料喷射量和点火正时的调整。
在上述状况下,关于发动机的控制方法,专利文献1具有如下结构:使用曲轴角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节气门开度传感器、进气管压力传感器、热线式吸入空气量传感器、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排气管温度传感器和催化剂温度传感器,防止由于缸内温度的上升而在点火以前引起着火的预点火,并且即使在点火以前引起着火时也恰当地进行处理,防止发动机的损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734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而认为,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需要设置氧浓度传感器、进气管压力传感器、热线式吸入空气量传感器、排气管温度传感器和催化剂温度传感器等各种附加的传感器,其结构繁杂,并且车辆整体的成本处于上升的趋势。
此外,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而认为,为了准确地捕捉被评价为具有5至10kHz的频率的爆震等异常燃烧时的燃烧振动,至少需要100μs以下的周期的数据采样,因此要求传感器的高响应性和读入电路的高速化等,其结构更繁杂,并且车辆整体的成本处于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即,可以说现状是处于期待能够实现如下的内燃机控制装置的状况,该内燃机控制装置可通过能够适当地应用于特别要求轻量且小型的二轮车等车辆那样的简单结构,检测燃烧室内的燃烧状态,并根据该燃烧状态控制内燃机的运转状态。
本发明是经过以上的研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控制装置,该内燃机控制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检测燃烧室内的燃烧状态,根据该燃烧状态控制内燃机的运转状态的。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面是一种内燃机控制装置,其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燃料的供应、空气的供应以及对由所述燃料和所述空气组成的混合气的点火中的至少一项,从而控制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在该内燃机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根据第1温度和第2温度,控制所述内燃机的所述运转状态,其中,所述第1温度与所述内燃机的划分出燃烧室的壁部中的第1部位的温度对应,所述第2温度与所述壁部中的相比于所述第1部位处于外壁面侧的第2部位的温度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京浜,未经株式会社京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06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