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波屏蔽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8484.4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2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幸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客斯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B32B15/08;C23C8/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童春媛;杨思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波 屏蔽 材料 | ||
本发明提供电磁波屏蔽特性得到改善的电磁波屏蔽材料。一种电磁波屏蔽材料,其是具有使至少2片金属箔夹着绝缘层层叠而得的结构的电磁波屏蔽材料,各金属箔的与绝缘层相接的界面的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分别为1~30n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波屏蔽材料。尤其是,本发明涉及电气/电子设备的被覆材料或包装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地球环境问题的关心在全世界高涨,电动汽车、油电混合汽车等搭载有二次电池的环保型汽车的普及不断进展。在这些汽车中,大多是采用如下方式的汽车:将自所搭载的二次电池产生的直流电流经由变换器转换为交流电流之后,将所需的电力供给交流马达,而获得驱动力。变换器的切换动作等会导致产生电磁波。由于电磁波会成为车载的音响设备、无线设备等的接收障碍,因此实行了将变换器或变换器与电池、马达等一并收容于金属制壳体内而屏蔽电磁波的对策(日本特开2003-285002号公报)。
另外,不限于汽车,自包括通信设备、显示器和医疗设备在内的多数电气/电子设备中会发射电磁波。电磁波有引起精密设备的失灵的可能性,而且也担心对人体的影响。因此,开发了使用电磁波屏蔽材料而减轻电磁波影响的各种技术。例如,将铜箔与树脂膜层叠而成的铜箔复合体用作电磁波屏蔽材料(日本特开平7-290449号公报)。铜箔具有电磁波屏蔽性,为了补强铜箔而层叠树脂膜。另外,也已知在由绝缘材料构成的中间层的内侧与外侧分别层叠有金属层的电磁波屏蔽结构(日本专利第4602680号公报)。另外,也已知一种电磁波遮断用光学构件,其具备:基底基板、及形成于上述基底基板的一面且由包含金属层和高折射率层(五氧化铌)的多个重复单元膜所构成的层叠构件(日本特开2008-21979号公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850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904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60268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19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此,已知由金属箔与绝缘层的层叠体所构成的电磁波屏蔽材料,但关于具有这种层叠结构的电磁波屏蔽材料的电磁波屏蔽特性,尚未进行充分的研究而仍留有改善的余地。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改善由金属层与绝缘层的层叠体所构成的电磁波屏蔽材料的电磁波屏蔽特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在对于由金属箔与绝缘层的层叠体所构成的电磁波屏蔽材料与电磁波屏蔽特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金属箔的与绝缘层的界面的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会对电磁波屏蔽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得知,通过控制该氧化物层的厚度,即使为具有相同的层结构的电磁波屏蔽材料,屏蔽效果以dB值计也可上升5成以上。因此,得知通过适当地控制金属箔的与绝缘层的界面的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可显著地减小用于获得相同的屏蔽效果所需的电磁波屏蔽材料的厚度,可大大有助于电磁波屏蔽材料的轻量化。本发明是基于该见解而完成的。
本发明在一个方面中是电磁波屏蔽材料,其具有至少2片金属箔夹着绝缘层层叠而得的结构,且各金属箔的与绝缘层相接的界面的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分别为1~30nm。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波屏蔽材料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金属箔表面构成电磁波屏蔽材料的外表面时,该金属箔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1~30nm。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波屏蔽材料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各金属箔的厚度为4~50μm。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波屏蔽材料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金属箔的总厚度为8~2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客斯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捷客斯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84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