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装箱固缚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82800.5 | 申请日: | 2015-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7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乔瑞·斯特范弗;爱德温·万印格吉姆;尤尔根·德瓦克泰;拉夫·德如斯谢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PSA国际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5/00 | 分类号: | B63B25/00;B63B25/28;F16G11/12;B60P7/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胡春光;姚开丽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扣 缚杆 动力工具 集装箱 张紧 驱动 集装箱运输 纵向轴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固缚方法和系统。该集装箱固缚方法用动力工具、能够连接到集装箱的固缚杆(2)和能够连接到集装箱运输设备的螺旋扣(1)来实现。螺旋扣包括能够连接到固缚杆的第一连接部分(14)和能够连接到集装箱运输设备的第二连接部分(15),螺旋扣能够绕其纵向轴线(L)旋转。所述连接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张紧部分(144),张紧部分用于通过调整螺旋扣和固缚杆的总长度来张紧固缚杆。张紧部分由被动力工具操作的驱动部分(145)驱动。为了固缚集装箱,螺旋扣连接到集装箱运输设备和固缚杆,固缚杆连接到集装箱。螺旋扣被旋转直到动力工具能够接近驱动部分。然后,驱动部分由动力工具驱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缚集装箱运输设备比如船舶上的集装箱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用于固缚集装箱的常用系统在EP 2 650 171A1和DE 202 03 067U1中是已知的。这种集装箱固缚系统通常包括固缚杆和螺旋扣。螺旋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该第一连接部分和该第二连接部分分别用于将螺旋扣连接到固缚杆的第一端部以及连接到集装箱运输设备,例如船舶、驳船或其他浮动设备、或火车。螺旋扣的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通过形成螺旋扣的主体的两根平行梁彼此连接。固缚杆设置成在第一端部处连接到螺旋扣并且在第二端部处连接到集装箱运输设备上的联运货物集装箱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合适集装箱。
螺旋扣的第一连接部分包括布置在固缚杆的第一端部处的定位座。该定位座包括半圆形开口,在固缚杆的第一端部处从固缚杆突出的定位环可以坐置在该半圆形开口后面,以将固缚杆连接到螺旋扣。多个定位环彼此等距离地布置在固缚杆上,使得由相连接的固缚杆和螺旋扣形成的集装箱固缚系统的总长度可以通过将不同的定位环坐置在定位座后面来粗略地设定。为了加强固缚杆和螺旋扣之间的连接,多个定位座可以以距彼此与距固缚杆上的定位环等距离的方式设置在螺旋扣上。
螺旋扣的第二连接部分包括穿过螺旋扣的第二端部处的螺纹开口而布置的螺纹杆。在螺纹杆的一个端部处设置有连接元件,例如挂钩或吊钩,以便直接地或经由一个或多个中间固缚杆连接到集装箱运输设备,例如连接到船舶的甲板或连接到船舶的甲板上的固缚桥。螺纹杆可以穿过螺纹开口被旋拧,以精确地控制由相连接的固缚杆和螺旋扣形成的集装箱固缚系统的总长度,由此张紧固缚杆以实现集装箱的固缚。当固缚杆和螺旋扣彼此连接并且分别连接到载运的集装箱和集装箱运输设备时,通过使螺旋扣绕其纵向轴线旋转来实现螺纹杆穿过螺纹开口的旋拧。最初,这可以用手完成,但是当固缚杆上的张力增加时,使用杠杆工具。
顺时针旋转螺旋扣增加了张力,从而将集装箱固定在船舶上。逆时针旋转螺旋扣减小张力,直到固缚杆和螺旋扣分离。为了固缚集装箱,首先用手旋转螺旋扣。然而,当螺旋扣上的张力增加并且手动旋转不再可能时,则使用杠杆工具来进一步旋转螺旋扣,直到达到所需的张力。杠杆工具也在解缚期间用于移除固缚杆。杠杆工具用于旋转螺旋扣直到张力足够地减小,以便用手进一步旋转螺旋扣。
然而,用这种集装箱固缚系统固缚集装箱的方法具有这样的缺点,即该方法是耗费时间的并且会对旋转螺旋扣的人员造成危险。
充分张紧固缚杆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旋转螺旋扣需要手动完成并且需要很大的力。旋转螺旋扣对旋转螺旋扣的人员来说也是令人厌倦的,因此需要考虑到休息时间。
旋转螺旋扣的人员也必须注意,在操作螺旋扣时,他的手不会夹在固缚杆、螺旋扣和/或杠杆工具之间,这可能会导致受伤。
当使用杠杆工具时,操作者必须将他们的体重放入运动中,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发生事故。如果他们推得太用力且螺旋扣突然松开,他们就有将他们的手臂和/或手指猛撞到集装箱固缚系统的部件上或集装箱运输设备上的风险。如果他们推得太用力,则他们甚至可能会跌倒或绊倒。在这两种情况下,危险情况都可能很快出现。持续的推拉动作可能会导致受伤,例如使手臂和/或肩膀肌肉酸痛。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PSA国际私人有限公司,未经PSA国际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28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