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再循环控制方法以及排气再循环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82982.6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6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小原彻也;滨本高行;寺山和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23/00 | 分类号: | F02D23/00;F02D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再循环 控制 方法 以及 装置 | ||
1.一种排气再循环控制方法,该排气再循环控制方法是内燃机的排气再循环控制方法,该内燃机具有:
涡轮增压器;
排气再循环通路,其将排气通路和进气通路的比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靠上游的部分连通;
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其配置于所述排气再循环通路;
压差生成阀,其配置于所述进气通路的比新气体和废气的汇合部靠上游的位置;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的开度和所述压差生成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所述排气再循环控制方法中,
在使排气再循环率变化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
设定从当前的排气再循环率至目标排气再循环率的排气再循环率履历,
设定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或者所述压差生成阀中的任一个阀的、所述排气再循环率变化至所述目标排气再循环率时的开度即目标开度以及从当前的开度至所述目标开度的开度变化率的目标值,
基于所述开度变化率的目标值而对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或者所述压差生成阀中的任一个阀进行驱动,
基于根据所述排气再循环率履历规定的排气再循环率和驱动中的所述一个阀的开度而对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或者所述压差生成阀中的任另一个阀进行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其中,
在使排气再循环率降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先在打开方向上开始对所述压差生成阀进行驱动,
根据驱动中的所述压差生成阀的开度而在关闭方向上对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进行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其中,
在使排气再循环率降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先在关闭方向上开始对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进行驱动,
根据驱动中的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的开度而在打开方向上对所述压差生成阀进行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其中,
在使排气再循环率升高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先在关闭方向上开始对所述压差生成阀进行驱动,
根据驱动中的所述压差生成阀的开度而在打开方向上对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进行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其中,
在使排气再循环率升高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先在打开方向上开始对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进行驱动,
根据驱动中的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的开度而在关闭方向上对所述压差生成阀进行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内燃机具有节流阀,该节流阀配置于所述进气通路的比所述压差生成阀靠下游的位置,
所述控制部通过对所述节流阀的开度进行控制而调整所述内燃机的负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内燃机具有废气门阀,该废气门阀对绕过所述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的旁通通路进行开闭,
所述控制部通过对所述废气门阀进行控制而调整所述内燃机的负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内燃机具有对阀定时进行变更的可变动阀机构,
所述控制部通过对可变动阀机构进行控制而调整所述内燃机的负荷。
9.一种排气再循环控制装置,该排气再循环控制装置是内燃机的排气再循环控制装置,该内燃机具有:
涡轮增压器;
排气再循环通路,其将排气通路和进气通路的比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靠上游的部分连通;
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其配置于所述排气再循环通路;
压差生成阀,其配置于所述进气通路的比新气体和废气的汇合部靠上游的位置;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的开度和所述压差生成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所述排气再循环控制装置中,
在使排气再循环率变化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
设定从当前的排气再循环率至目标排气再循环率的排气再循环率履历,
设定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或者所述压差生成阀中的任一个阀的、所述排气再循环率变化至所述目标排气再循环率时的开度即目标开度以及从当前的开度至所述目标开度的开度变化率的目标值,
基于所述开度变化率的目标值而对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或者所述压差生成阀中的任一个阀进行驱动,
基于根据所述排气再循环率履历规定的排气再循环率和驱动中的所述一个阀的开度而对所述排气再循环量控制阀或者所述压差生成阀中的任另一个阀进行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298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