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外齿齿轮以及波动齿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83783.7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0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优;保科达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陈东升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齿轮 以及 波动 装置 | ||
波动齿轮装置(1)的柔性外齿齿轮(3)具备:能够在半径方向上挠曲的圆筒状主体部(11);在上述圆筒状主体部(11)的外周面以恒定的齿距而形成的外齿(14);以及在圆筒状主体部(11)的内周面(16)沿着其周向以与外齿相同的齿距而形成的槽部(17)。槽部(17)是以外齿(14)的齿牙中心线为中心的波形截面形状的槽部,并且在外齿(14)的齿宽方向上延伸。能够维持挠曲容易度以及能耐受由啮合引起的切线力的齿形形状、且能够增大齿底厚度以提高柔性外齿齿轮的齿底疲劳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波动齿轮装置的柔性外齿齿轮。
背景技术
作为波动齿轮装置,如专利文献1、2、3记载的那样,已知有:柔性外齿齿轮呈杯状的杯型波动齿轮装置、呈礼帽形状的礼帽型波动齿轮装置、以及呈圆筒形状的扁平型波动齿轮装置。在波动齿轮装置中,因波动发生器而使得柔性外齿齿轮挠曲成非圆形,例如挠曲成椭圆状,该柔性外齿齿轮相对于刚性内齿齿轮在局部啮合,当波动发生器旋转时,两个齿轮的啮合位置在圆周方向上移动。
在波动齿轮装置中,各部分因波动发生器而反复在半径方向上挠曲的柔性外齿齿轮的齿底疲劳强度与下述两种拉伸应力存在关联,该两个拉伸应力为:因椭圆形状的挠曲(弯曲)变形而产生的柔性外齿齿轮的齿底部的拉伸应力;以及因负载扭矩而产生的齿底部的拉伸应力。在现有的波动齿轮装置中,考虑到上述两种拉伸应力的影响而将柔性外齿齿轮的齿底厚度设定为适当的厚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79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729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575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波动齿轮装置中,若要提高其柔性外齿齿轮的齿底疲劳强度而仅仅增大齿底厚度,则由负载扭矩引起的拉伸应力会减小,但是,因挠曲变形而产生的弯曲应力会增大。因此,若仅仅增大齿底厚度,则在实现疲劳强度的提高这方面存有限度。
例如,在现有的波动齿轮装置中,若以其柔性外齿齿轮的齿底厚度、因挠曲变形而产生的弯曲应力以及齿底疲劳强度为基准,则因该齿底厚度设为1.2倍、1.4倍的情况下的挠曲变形而产生的弯曲应力比、以及齿底疲劳强度比如下表所示那样发生变化。
这样,针对波动齿轮装置的柔性外齿齿轮,若仅仅增大齿底厚度,则对于其疲劳强度的提高存有界限。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波动齿轮装置的柔性外齿齿轮,其能够维持挠曲容易度并能够维持可耐受由啮合引起的切线力的齿形形状、且能够增大齿底厚度以提高齿底疲劳强度。
另外,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波动齿轮装置的柔性外齿齿轮,其能够提高齿底疲劳强度,并且能够改善与波动发生器的轴承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部的润滑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波动齿轮装置的柔性外齿齿轮因波动发生器而在半径方向上挠曲并与刚性内齿齿轮在局部啮合,其特征在于,具有:
圆筒状主体部,该圆筒状主体部能够在半径方向上挠曲;
外齿,该外齿在所述圆筒状主体部的外周面沿着所述外周面的周向以恒定的齿距而形成;以及
槽部,该槽部在所述圆筒状主体部的内周面沿着所述内周面的周向以与所述外齿相同的齿距而形成,
所述槽部是以所述外齿的齿牙中心线为槽部中心线的波形截面形状的槽部,并且在所述外齿的齿宽方向上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37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生产无级变速器的齿轮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波动齿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