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酱料的制作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09737.9 申请日: 2016-01-05
公开(公告)号: CN105639605A 公开(公告)日: 2016-06-08
发明(设计)人: 李功文 申请(专利权)人: 李功文
主分类号: A23L27/60 分类号: A23L27/60;A23L27/10
代理公司: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代理人: 张巧婵
地址: 241009 安徽***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酱料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食用酱,具体涉及一种酱料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各种各样的酱料逐渐进入家庭餐饮领域,作为一种调味品,不仅能够提高 食欲,且能够满足随时食用的需求。小麦的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还有 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质元素,其营养成分综合指标符合现代人们对营 养的要求。目前市场上在售卖的小麦酱料,为了延长保质期,多添加各种添加 剂,不仅味道欠佳,且食用过多,不利于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食品添加剂,天然制 作,且具有一定的保质期,能够满足食用需求的酱料的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种酱料的制作方法,具体为:

(1)清洗:将小麦放入清水中漂洗3-5分钟后,放到带漏水孔的竹筛上摊 开,放置10-15分钟;

(2)煮熟:将清洗后的小麦放到大锅内大火煮开后,转中火慢煮至小麦破 皮,将破皮的小麦捞起来放到带漏水孔的竹筛上摊开冷却;

(3)发酵:将冷却的小麦放到大缸中,在缸口放置洗净晾干的芭蕉叶,芭 蕉叶覆盖住小麦,将大缸缸口密封后置于28-35℃的室内,发酵7-10天;

(4)晒干:将大缸缸口打开,取出发酵后的小麦,将小麦摊在竹席上晒干;

(5)磨粉:将晒干的小麦磨成小麦粉;

(6)调酱:将小麦粉放到调酱缸中,向小麦粉中加入盐、糖、白醋、辣椒 末、花椒粉、生姜末和大蒜末,然后加凉开水,边加凉开水边搅拌至粘稠状, 停止加凉开水;搅拌均匀后,根据个人对酱的粘稠度要求,再慢慢加入凉开水, 再搅拌均匀;

(7)晾晒:将调酱缸搬到室外晾晒,在28-35℃的晴天,晾晒60-70小时 即可食用。

所述步骤(3)中芭蕉叶的铺层厚度为3-5厘米。

所述步骤(3)中大缸缸口通过尼龙密封。

所述步骤(6)中每1000克小麦粉中加入30-40克盐、20-30克糖、35-50ml 白醋、100-150克辣椒末、35-50克花椒粉、60-80克生姜末和100-150克大蒜末。

所述步骤(6)中大蒜末长度和宽度均小于3mm。

所述步骤(6)中辣椒末长度和宽度均小于3mm。

所述步骤(6)中生姜末长度和宽度均小于3mm。

所述步骤(7)中,每6个小时搅拌酱料一次。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种酱料的制作方法,采用纯天然手工制作的方式制 作,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食品添加剂,通过煮熟、密封发酵、加入配料和晾晒 的方式增加酱料的保质期;经试验验证,得到酱料的保质期在28-30摄氏度常温 下为1.5-1.8个月,如冷藏储存,酱料的保质期能够延长到2.5-3个月,能够满足 家庭和餐饮业的使用需求;本发明制作的小麦甜酱为纯天然绿色食品,加入辣 椒、花椒、生姜和大蒜,口味独特,能够满足各种人群的食用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 说明。

该种酱料的制作方法,具体为:

(1)清洗:将小麦放入清水中漂洗3-5分钟后,放到带漏水孔的竹筛上摊 开,放置10-15分钟;清水漂洗去掉小麦的灰尘,竹筛上的漏水孔利于湿小麦排 水,小麦在竹筛上每隔5分钟翻动一次,以实现快速排水;

(2)煮熟:将清洗后的小麦放到大锅内大火煮开后,转中火慢煮至小麦破 皮,将破皮的小麦捞起来放到带漏水孔的竹筛上摊开冷却;小麦煮熟后作为原 料,不容易变质,在保持小麦原味的前提下,能够延长小麦制作的酱料的保质 期;小麦煮开后,小麦皮涨破,小麦破皮后便于发酵,能够保证发酵效果,增 加小麦的发酵速度,同时能够增加制作的酱料的甜度;

(3)发酵:将冷却的小麦放到大缸中,在缸口放置洗净晾干的芭蕉叶,芭 蕉叶覆盖住小麦,将大缸缸口密封后置于28-35℃的室内,发酵7-10天;芭蕉 叶起到一定的密封效果,使小麦处于较好密封环境中发酵,保证小麦的发酵效 果;

(4)晒干:将大缸缸口打开,取出发酵后的小麦,将小麦摊在竹席上晒干; 小麦晒干为后续的磨粉做准备;

(5)磨粉:将晒干的小麦磨成小麦粉;小麦发酵后,小麦和小麦皮融为一 体,一起磨粉,保证小麦的营养成分不流失;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功文,未经李功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97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